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生姜栽培方法总结,浇水与追肥要注意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9  浏览次数:81106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料,生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县的重要经济作物。生姜栽培要获得高产,必须要注意种植方法。生姜喜荫,怕强光,要选北坡背阴的丘块。同时要选择肥沃的壤土,忌黄红土等粘性土壤。我地土壤特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料,生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县的重要经济作物。生姜栽培要获得高产,必须要注意种植方法。生姜喜荫,怕强光,要选北坡背阴的丘块。同时要选择肥沃的壤土,忌黄红土等粘性土壤。我地土壤特别是旱土大多数是残、坡积物,肥力低、土层薄,尽量选择耕层较厚的土壤,翻耕时,尽量深翻。

浇水

浇水是因为生姜是浅根作物,它不耐旱、耐涝。水对生姜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水的管理。

播种时应浇足底水,使土壤湿润,以保证生姜顺利出苗。之后,只要土壤不是很干,就不用浇水了。出苗70%后,应开始浇水。这水要及时均匀浇灌,然后再浇灌第二水,防止土壤硬化,影响出苗和生长。一般情况下,第二次浇水应在第一次浇水后2-3天浇灌,然后保持土壤水分。

在早期阶段,应该灌溉少量的水。当土壤半干半湿时,可以使用浅锄。浇水要均匀,有时干或湿都会影响叶子的生长。苗期后期为夏季,土壤蒸发快,天气炎热,需经常浇水,尤其是早、晚两天。防止姜地积水。还要实行“涝灌园”,用井水浇灌,倒掉水,严禁积水,以免生姜腐烂。

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后,生长迅速,需要大量水分。为了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土壤必须保持湿润,每4-6天浇水一次。

应在收获前3-4天浇水。一方面,它很容易收获。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姜片与潮湿的土壤,有利于储存在地窖。

施肥

① 肥料类型。生姜的生长要求,在施用足够有机肥的基础上,氮、磷、钾等大元素肥料应配合施用,同时补充锌、硼等微量元素,做到高产优质。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产量显著下降,特别是在缺氧的情况下,除根茎小、分枝少外,挥发油、维生素C和糖的含量显著下降。

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为0.65mg/kg、有效硼含量为0.32mg/kg的条件下,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锌2kg,鲜姜增产630kg,增产24%;锌硼配施,鲜姜每667平方米增产1023.7kg,增产38.9%;鲜姜每667平方米增产393.7kg,比单施锌硼增产12.1%。因此,增施硼锌肥对生姜增产效果较好。

② 施肥量。施肥量对生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根据试验,在每667平方米产量2500公斤以上的条件下,各种肥料的适宜范围为氮肥32.85-42.25公斤,五氧化二磷17.25-23.41公斤,氧化钾45.21-65.21公斤。

③ 时间和方法。生姜生长期长,需要大量肥料。生姜施肥应以基肥为基础,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耕地施用5000-10000公斤腐熟的优质稳定肥料,然后转化为土壤。播种前,可在沟内施用种子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75公斤饼肥和15-20公斤复合肥。之后,他们与土壤混合,浇水和播种。对缺硼、缺锌地块,每667平方米施硼砂1公斤,硫酸锌2公斤。

在大量施用基肥的基础上,结合生姜生长及需肥情况,在生姜生长过程中分期追肥。萌发期幼苗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生姜的营养生长,不需追肥。

苗期植株生长小,需肥量不大,但生姜苗期较长。为了使苗木健康生长,一般在苗木高25~30cm,有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每667平方米可施用约4公斤尿素或20公斤硫酸二铵,开沟或浇水时可用水冲洗。第二次追肥在姜苗三枝期进行。追肥是生姜产量形成的关键,是生姜高产的关键。追肥一般在立秋前后进行,需要大量施肥,营养全面,肥效持久。在姜苗的北侧,在距植株基部15~20cm处开辟施肥沟。

每667平方米施豆饼70-80公斤或腐熟优质粪500公斤,外加复合肥25-50公斤。肥料和土壤混合后,覆土封沟。9月上旬和中旬,生姜幼苗有6-8个分枝,正是根茎迅速膨大的时期。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可进行第三次追肥,称为补肥。一方面,追肥促进了茎叶的茂盛,保持了较强的同化能力,使生姜根茎迅速膨大;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生长后期因施肥而引起的茎叶早期衰老,影响产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施4-5公斤氮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生姜栽培方法总结,浇水与追肥要注意什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36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