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丝瓜主要病害有什么,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6  浏览次数:8270
内容摘要:丝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优质蔬菜。近年来,丝瓜在北方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不同程度的病害,丝瓜的产量和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20%之间,影响着菜农的收入。本文对丝瓜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初

丝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优质蔬菜。近年来,丝瓜在北方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不同程度的病害,丝瓜的产量和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20%之间,影响着菜农的收入。本文对丝瓜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丝瓜

1.1病毒病的主要病害类型和症状表现为:幼叶易感淡绿色和深绿色,有斑驳或褪色的小环斑;老叶易感黄环斑或黄绿,有花叶病叶,叶片扭曲变形,后期出现死斑。发病后果实呈螺旋状畸形或小变形,并有褪绿斑点。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和烟草叶斑病毒(TRSV)是该病的主要病原。除了蚜虫,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接触摩擦传播。天气干燥高温,有利于蚜虫发生,病毒病严重。

1.2丝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的淡黄色至亮黄色斑点,然后扩展为多边形褐斑。病斑背面潮湿时出现紫黑色霉菌层。后期病斑成片,叶片枯萎,严重影响产量。丝瓜霜霉病与黄瓜霜霉病属于同一种病原,称为Cuba假霜霉病。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多雨,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田间排水不畅,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田间栽培的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1.3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环状。发病初期,斑点呈淡黄色,近圆形,随后扩大至黑褐色,并有环状纹。干燥时,斑点中心容易穿孔和破裂。严重时,叶片早枯死,产量严重下降。瓜藤和叶柄易感病害。病灶呈椭圆形深褐色凹点。当湿度较高时,粉红色粘液从病变处溢出。该病的病原是葫芦科的盘孢属。高温、高湿和暴雨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病原菌通过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渣上越冬。

1.4丝瓜枯萎病主要为害果实,有时为害茎、藤、叶。病通常从花梗开始,病斑凹陷,开始时呈深绿色。湿度大的时候,瓜会很快腐烂,而且会有白霉病。茎蔓病害主要发生在嫩茎或节间,初期浸水,湿腐,膨大后呈深褐色。当湿度较高时,会出现白色的霉菌层。干燥时,呈蓝白色,易破碎。病原为鞭毛和寄生疫霉。病原菌可通过种子上的菌丝或卵孢子及病残体传播。

1.5丝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子在叶子的前后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点,然后连在一起,叶子变黄变干。发病初期不易发现,严重后难以防治,影响产量。该病的病原是葫芦木霉。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寄主上越冬,并在次年成为主要传染源。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或雨水传播。

防治技术

2.1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的无病种子。白玉霜丝瓜、夏糖1号和广州五皮丝瓜是我国北方常用的丝瓜品种。

2.2选择土壤肥沃、土层较深、最后一茬为非瓜菜的土地,避免连作。

2.3播前种子处理。播种前4-5天,将种子浸泡在50-55分钟℃ 温水15分钟,不停搅拌,待水温下降后换水浸种24小时,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下同)或58%立多米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3小时,取出洗净,30℃加速发芽℃, 可以预防和控制多种疾病。

2.4加强管理,培育丝瓜壮苗,提高丝瓜抗病性。设施栽培应适当降低棚内湿度。

2.5疾病的化学控制。病毒病防治采用20%病毒AWP500倍液或15%植物酒精乳剂1000倍液喷,每7天喷1次,喷2~3次。为防止病原菌的传播,采用10%吡虫啉WP2000溶液对蚜虫和粉虱进行及时防治。在雨季,霜霉病和白粉病经常发生。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2%普利克as 600倍防治效果较好;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剂(2000倍)或2%抗霉素(200倍)喷雾。12.5%替哌唑粉1500倍液对白粉病有特效,对多种叶病和疫病也有防治作用。用百菌清WP600溶液或58%毒锰锌WP500喷雾剂处理炭疽菌,或用3%恶液和AS600倍液冲洗炭疽菌。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好,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交替使用化学药剂,避免抗病,如保护性栽培,湿度较高时,尽量使用杀菌熏蒸剂。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丝瓜主要病害有什么,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32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