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龙眼的种植技巧有哪些,如何养龙眼产量翻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8  浏览次数:8995
内容摘要:龙眼是人们非常喜欢吃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磷,能健脾健脑。它的植株是常绿乔木,一般有10多米高,嫩枝也很结实。龙眼因其为实木,常被用作家具、精品等的优质原料,由于龙眼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龙眼树是一个

龙眼是人们非常喜欢吃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磷,能健脾健脑。它的植株是常绿乔木,一般有10多米高,嫩枝也很结实。龙眼因其为实木,常被用作家具、精品等的优质原料,由于龙眼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龙眼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龙眼的种植技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去看看!

龙眼栽培技术

1、种植地点选择:龙眼一般种植在日照充足、空气流通、土层较深(红壤、砂土或粘土较好,pH值5-6,有机质含量2%以上)、无冻害和风害、坡度在15度以下的山区。附近最好有足够的水。

2、种植穴准备:专业种植者介绍,种植穴时,需要为龙眼创造一个深生根土层——挖大种植穴,压肥改良土壤。新龙眼需要挖1米×1米×0.8米的大种植穴,加10公斤绿肥、30公斤有机肥泥、0.5公斤生石灰,上层放10-15公斤腐熟的畜禽粪,并回填一定量的表土,经过2-3个月的脱胶催熟后即可种植,使种植穴肥沃,深,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为龙眼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设置排灌沟:在龙眼标定洞主干道两侧开挖深度50-60cm、宽度50-60cm的纵沟,中间开挖与各级阶地相连的后沟和横沟,以减少雨水的侵蚀。纵沟应砌成竹或沟底杂草丛生。每15-20亩配置3米*5米*1.5米水库和肥料池,灌溉、施药、施肥更加方便。

4、种植方式:根据龙眼品种特点,每亩可种植龙眼15-30株。不要盲目追求矮化密植。播种时间为清明节前后气温上升或春笋出苗前。种植深度与苗期有关。环枝苗的覆土深度比原土球高5cm左右。切根不要太深太重。种植后,每株浇水10-15kg。

幼树管理

① 施肥:种植一个月后即可施肥。建议施用“一枝两肥”,即在枝条顶芽发芽时施用第一肥,在新梢基本停止伸长、叶色由红变绿时施用第二肥。此外,以有机肥为主的冬肥每年11月至12月施用。

② 修剪:龙眼树种植后1-3年内,以小范围修剪为主。主干高约30~50cm,有3~4条分布均匀、粗壮的主枝。之后,主枝自然伸长,浓密的枝条和病虫害的枝条被切断,形成立体的果冠。

结果树管理

① 促花肥: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前施用。按树重10kg,施含硫复合肥200~250g,尿素100~150g,麦麸粉200g,过磷酸钙400~500g,畜禽粪便10~20kg。结合冬季花园清洁,每棵树施1-1.5kg生石灰。

② 强果肥:从花萎蔫到第一次生理落果,每株按10公斤的结果施尿素100-200克、复合肥200-250克、氯化钾250-300克。

③ 果前施肥:6月底前施肥,每株加果10公斤、尿素200克、复合肥250克。

④ 采穗肥:在果实采摘后的夏、秋梢生长期,应在果实采摘后7天内,按每棵果实10公斤的树,施用200克生麸皮粉和10公斤腐殖质粪肥,然后,每次新梢发芽和变绿时,应施用100-200克尿素。

⑤ 浇水方法:花前(秋芽成熟、花芽分化晚后)保持土壤相对干燥,花期至秋芽抽穗期保持土壤湿润,保持供水平衡,遇旱浇灌(或淋),遇雨及时排除水分。

⑥ 控芽促花:在冬梢出芽前(大、小寒之间)将树干直径约8-10厘米的部分捆扎起来,11月后将10厘米以下的新梢移去,或在5厘米以下喷洒乙烯利溶液或其他杀芽剂,对冬季可能稍有出芽但不出芽的果树,12月中下旬喷施多效唑对冬梢萌发有抑制作用。

⑦ 强护花果:环切或短切花穗,推迟开花时间避开雨天,花期喷施复合核苷酸护果剂,提高坐果率,延长花期,放蜂放蝇,雨后摇花,旱天洒水,人工授粉等。

综上所述,种植龙眼时需要注意一些科学的技术,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龙眼的产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龙眼的种植技巧有哪些,如何养龙眼产量翻番”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23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