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花生缺素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8  浏览次数:8472
内容摘要:花生缺素是困扰花生种植者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产量和品质。植物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钾、钙、镁、硫、锌、铜、铁、锰等元素的需求量最高。那么花生缺乏症呢?有什么

花生缺素是困扰花生种植者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产量和品质。植物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钾、钙、镁、硫、锌、铜、铁、锰等元素的需求量最高。那么花生缺乏症呢?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

花生缺氮

氮素不足时,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变黄甚至黄白色,分枝少,荚果小,产量下降。当花生缺氮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受到损伤。由于蛋白质合成的减少,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花青素,使老叶和茎基呈现红色。一旦发现花生植株缺氮,应在生长初期喷施2%尿素溶液或施用速效氮肥。

花生缺磷

花生植株磷素临界值为0.2%,低于临界值。一般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枝少,根系发育不良,次生根少,叶色深绿无光泽。由于花青素的积累,下部叶片和茎基部常出现红色或红色的纹路。缺磷会影响花芽分化,结荚变小,甚至畸形果,降低产量。严重缺磷时,叶片枯萎脱落,部分叶片呈绿色晚熟。地上症状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发展到上部。缺磷时,应立即喷洒2%-3%过磷酸钙溶液。

花生缺钾

当花生植株含钾量降至1%以下时,缺钾现象明显。花生缺钾一般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转移。缺钾花生叶片呈深绿色,边缘呈黄色或褐色,叶脉间有萎蔫斑点或斑块,逐渐向上膨大,直至叶片脱落或死亡。缺钾时花生根系受损,根系矮小,易早衰,根腐病严重,植株倒伏。发病后用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

花生缺钙

缺钙时,花生根系薄而弱,植株矮小,根瘤减少,新叶呈黄色,叶背有白斑。严重缺钙时,植株变黄,叶柄脱落,顶部死亡,根器官不能形成,空果、烂果、单粒果增多。由于土壤中钙的缺乏,容易造成花生种子的内伤,产生黑胚,丧失发芽能力。土壤缺钙。一般每亩施用熟石灰50公斤。当花生植株缺钙时,开花期每亩可施用熟石灰25~50kg。

花生缺铁

花生对铁很敏感。花生缺铁主要表现为叶肉和上部幼叶失绿,叶脉和下部老叶原色丧失。严重缺铁时,叶脉也会失去绿色,然后变黄。上部嫩叶全白,下部老叶仍保持原色。长期以来,患黄化病的叶片出现褐斑、坏死组织,甚至死亡。如果花生出现缺铁症状,一般采用0.2%-1%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铵溶液叶面喷施,一般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

花生缺硼

缺硼花生子叶中含有大量的空心子叶。膨大心叶脉色浅,叶尖黄,老叶暗。同时,分枝少,植株畸形,丛生,植株矮小。此外,花少或无花,茎、枝的生长点停止生长,叶柄变厚,叶片变厚变红,最后死亡。缺硼花生根系易老化,根发生少,根尖有黑斑。土壤有效硼含量一般为0.4mg/kg。缺硼土壤可采用硼酸作基肥,每亩200-300克,种子可在0.02%-0.05%硼酸溶液中浸泡4-6小时。花针期喷施0.1%~0.25%硼酸溶液2~3次。

花生缺钼

缺钼时,花生根瘤发育不良,根瘤小,根瘤少,固氮能力减弱,甚至不能固氮。同时,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此外,叶脉失去绿色,老叶变得厚而蜡质。对于缺钼土壤,钼酸铵可用于浸种、拌种或叶面喷施。拌种量为种子量的0.2%~0.4%,浸种浓度为0.1%~0.2%,叶面喷施浓度为0.03%~0.06%。叶面喷施的适宜时期为苗期和开花坐针期。

以上是花生缺素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种植花生时,农民一定要精心管理,注意观察,尽快发现花生缺素症状,对症下药,及时控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花生缺素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14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