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杨梅少花少果的原因,杨梅种植方法总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4  浏览次数:8336
内容摘要:杨梅又甜又酸。很多人喜欢吃它。现在是杨梅生长的关键时期。然而,一些农民最近报告说,他们家种植的杨梅花果较少。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杨梅花少果少的原因1、不合理施肥杨梅园土壤深厚肥沃,或氮肥施用过量,过

杨梅又甜又酸。很多人喜欢吃它。现在是杨梅生长的关键时期。然而,一些农民最近报告说,他们家种植的杨梅花果较少。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杨梅花少果少的原因

1、不合理施肥

杨梅园土壤深厚肥沃,或氮肥施用过量,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大部分同化物用于枝叶营养器官的生长。新梢生长旺盛,生长期推迟,花芽难以形成。即使有一定量的花和幼果,也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导致花果脱落,坐果率低。

2、没有授粉树

杨梅的花是风媒授粉的,树是雌雄异株的。只有雄花和雌花授粉和受精,才能坐果。虽然也有雌雄同株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此,如果授粉树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花少果少的问题。

3、大小年现象

几乎所有果树都存在大小年现象,杨梅也存在“大年如花,小年如花,不成花”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因为大小年问题是树木养分盈亏形成的自我调节的自然现象。如果栽培管理粗放,夏芽时间晚或数量不足,花期冻结,病虫害严重,微量元素缺乏,就会造成大小年。

4、不合理修剪

杨梅嫩枝的固定芽为叶芽,附近的几个腋芽会萌发枝条或形成花芽,其余的下部芽为隐芽。它们只有在外界的刺激下才会发芽和分枝。如果让它们自然生长,随着树冠的扩张和枝条的延伸,结果部分就会移出。在盛果期,树冠不再膨大,导致顶部枝叶茂密,但下部和内室裸露、空旷,影响花果结实。因此,如果不修剪树木,或者修剪不合理,造成枝叶茂密、内孔空旷,就会少花少果。

杨梅少花少果的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

杨梅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是在5月上旬,促进春笋成熟和果实迅速膨大。第二次施追肥,夏梢是来年最好的结果母枝,收获后及时施用足够的优质肥料,可促进夏梢发育充足,促进更多花芽的形成。10~11月第三次施用基肥,促进了根系生长和春梢提前萌发。杨梅在生长过程中容易落花落果,无论基肥还是追肥,都应少施或不施氮肥或只施钾肥。

2、合理修剪

如不修剪或修剪不合理,应及时调整树冠结构。修剪需要根据不同的树形、树龄和树势采取不同的修剪策略。例如杨梅在盛果期,需要去掉树冠上部的管理枝和强枝,开辟一条“光路”。疏密密枝,缩枯枝,部分侧枝剪短果枝,促进预备枝,调节生长结果平衡。同时,疏伐或短切长枝可以促进分枝,填补树冠的空隙。对于一些生命力旺盛但不开花的树木,可在花芽分化前切除树干,在不损伤木质部的情况下切除皮层,促进花芽分化。对有假花的杨梅,在开花前进行环切,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此外,春季或秋季在果园进行深根扦插,也有利于促进坐果开花。

3、加强授粉

一般来说,需要两株左右的雄性植物为100株杨梅授粉和受精。如果发现授粉树配置不合理是不结实的原因,可在花期短时间内采取人工悬挂雄枝的方法,帮助授粉受精,以利于坐果。但是,要想标本兼治,就需要按比例嫁接雄枝或再植雄株。

4、病虫害防治

与其它果树相比,杨梅病害相对较少。目前杨梅的主要病害是褐斑、癌病和肉柱突出。主要害虫有卷叶螟、白蚁、杨梅毛虫、椰菜蛾、尺蠖、蚧虫等。杨梅病虫害需要积极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以上是杨梅缺花少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杨梅花果少会影响杨梅的生长,降低杨梅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杨梅种植者必须注意及时预防,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杨梅少花少果的原因,杨梅种植方法总结”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14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