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血鹦鹉饲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7  浏览次数:8331
内容摘要:血鹦鹉是一种好多朋友喜爱的观赏鱼,它也叫做红财神、财神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血鹦鹉饲养技术。一、血鹦鹉饲养技术在小血鹦鹉苗出生后,没有任何血鹦鹉的特
血鹦鹉是一种好多朋友喜爱的观赏鱼,它也叫做红财神、财神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血鹦鹉饲养技术。

一、血鹦鹉饲养技术
在小血鹦鹉苗出生后,没有任何血鹦鹉的特色,反而有点像是一般中南美洲的慈鲷鱼种。
经过约20天的养育,小血鹦鹉的外型会慢慢转变,头背部肌肉渐渐地隆起,厚度也开始增加,体色也由条纹黑慢慢变成灰银色。此时血鹦鹉体内的红色色素已经开始有累积增生的趋势,但是此时约3公分的小血鹦鹉体色不是红的,大约在出生后50天、大小约5公分时,才会显现出红色的体色。
建议饲主在此时以「扬色饲料」喂食,不但能充分的提供小血鹦鹉营养所需,还可以加速血鹦鹉及早转成火红的红色。在这段时间血鹦鹉在营养上若未得到妥善照顾,体色没有变红,也不用期待她有变「天鹅」的一天了,因为此时是决定她一辈子体色的重要关键期。

血鹦鹉另一个特色是浑身圆滚滚的可爱造型,但是并不是因为他吃了很多饲料才造成的,想要培养如此浑圆饱满的血鹦鹉应该由两大方向着手:
其一,是在小鱼苗阶段时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其发育。
其二,是饲料的选择应取蛋白质含量于32%上下的高蛋白饲料(一般产品外包装皆会注明成份),如此将能拥有血鹦鹉圆滚且约1:1的标准身材喔!一般市面上的血鹦鹉大致分为三级,分别为特A级、A级、B级。
当然会随着等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差,根据亲鱼的年龄推算,血鹦鹉应该可以有十年左右的寿命。四、五年的血鹦鹉大约15至20公分,随着而来的将会是鱼只衰老的各种症状。一般鱼儿衰老的症状大致为体色褪色、脊椎骨弯曲、鱼鳞脱落、活动力降低等等。
鱼是以鳃部和水中氧气行呼吸作用为主,但因血鹦鹉有着先天呼吸器官的功能缺失,只有半套呼吸器官,进入鳃部的水流大减,因此血鹦鹉在呼吸方面就比其它鱼种更显艰难,一旦水中溶氧不足,血鹦鹉会是第一个感受到的。虽然氧气的不足,血鹦鹉不会马上全部死亡,但是她对环境的耐受力与病毒的抵抗力将都会急遽降低。

二、饲养血鹦鹉鱼注意事项

1、水质要求
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因此,饲养血鹦鹉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水族缸最好配备生化过滤棉、水泵、增氧曝气设备。具体指标是PH值6.5左右、溶氧8毫克/升。
2、温度控制
血鹦鹉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0~3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血鹦鹉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2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3、饲养管理
血鹦鹉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因此要养活血鹦鹉很容易,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血鹦鹉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血鹦鹉配制的人工饵料,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血鹦鹉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血鹦鹉饲养技术,血鹦鹉身体呈粉红色或血红色,体态丰满,满身透着红宝石般的光泽,是一种观赏性很高的鱼类,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饲养方法和技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血鹦鹉饲养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905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