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具体到哪里了?现在情况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次数:8688
内容摘要: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数量十分稀少。近日,据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消息,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那么15头亚洲象具体到哪里了?现在情况如何呢?下面就由的小编为你解答一二吧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数量十分稀少。近日,据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消息,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那么15头亚洲象具体到哪里了?现在情况如何呢?下面就由的小编为你解答一二吧!

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

一、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具体到哪里了?

5月27日20时30分最新消息,15头亚洲象群罕见进入云南玉溪市峨山县城,并在峨山县城熠峨路和昆磨高速民房附近徘徊。目前,峨山县城街道人群已被疏散,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持续用无人机对象群实施勘察、跟踪,及时汇报象群最新活动线索,通知沿边群众及早做好撤离准备。

1.15头亚洲象原生活在哪?

据了解,这15头亚洲象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2020年12月,这一象群首次造访普洱市墨江县,2021年4月,象群北上进入玉溪市元江县觅食,并于24日晚进入到峨山县地界。

2.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情况如何?

5月27日16时,经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侦查显示,野象群在峨山大坟山附近觅食,联合指挥所尝试利用投食方式引导野象,并使用大型车辆机械封堵外围道路,防止野象进入市区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伤害。17时05分,象群进入峨山县第一中学西侧,直线距离不到400米。18时30分至19时20分,野象群由大坟山附近向西北方向移动。

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

二、亚洲象外形特征

1.亚洲象体型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大的,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⒉4~⒊1米,尾长为⒈2~⒈5米,重约⒉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

2.亚洲象鼻子

亚洲象的鼻子是现存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

象牙

雌性亚洲象没有象牙,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⒈5~⒈8米。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3.亚洲象耳朵

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

4.亚洲象食性

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以上就是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的最新进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15头亚洲象进入云南峨山县城!具体到哪里了?现在情况如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90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