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种植玉米容易犯的六个误区,玉米养殖注意事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7  浏览次数:8864
内容摘要:玉米是农民经常种植的作物,但有时他们发现,即使种植玉米,产量也不高。到底为什么?一般来说,这是因为在种植过程中有以下六个错误。农民可以仔细看看!如果过去经常犯,将来就应该避免!单粒播种误差1、以普通种

玉米是农民经常种植的作物,但有时他们发现,即使种植玉米,产量也不高。到底为什么?一般来说,这是因为在种植过程中有以下六个错误。农民可以仔细看看!如果过去经常犯,将来就应该避免!

单粒播种误差

1、以普通种子为单粒种子,用簸箕挑小种子;

2、随意设置株距和行距,没有密度概念,总认为厚不如薄;

3、有很多人手改造播种机,随意调整行距结构,应按50厘米行距播种,株距设为17厘米~18厘米;

4、种植肥料是好的;

5、蒙头水漫灌;

6、播种越深越好。

尿素应用注意事项

不要与碳酸氢铵混合,这样会造成尿素转化缓慢,挥发损失大;尿素转化为氨氮的过程中,大部分氮挥发,利用率仅为30%;不要做种子肥料,尿素中含有的少量缩二脲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性,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用尿素后不要立即浇水。尿素的转化需要2-10天才能完成。由于尿素溶于水,水会随水流失。另外,要注意玉米籽粒肥料的使用。多次抽穗后,土壤养分不能满足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了获得优质高产,必须适量施用氮肥,防止早衰,促进籽粒充实,增加千粒重。

不要过度施肥

肥料过多会造成肥料残留和土壤硬化。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的施用,适当喷施锌肥等叶面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控释肥料(缓释肥料)。控释肥料的组成是控制肥料中氮肥的释放时间。肥料中所含的氮素会根据玉米的不同生育期缓慢释放,具有一次施肥、一季有效的特点。

除草剂使用错误

不知道玉米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期限,乱喷;除草剂、有机磷农药和微肥混合使用,节省劳动力;不按说明书使用,随意增加剂量;他们想廉价地购买淘汰的除草剂;喷雾不均匀。如果你没用完药,再喷一次。每年,农民都会因为除草剂而减少玉米产量。玉米除草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使用的除草剂不同。

片面相信叶面肥的效果

叶面肥种类繁多,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营养型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另一类是调节型叶面肥,由激素或生长素组成,如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多效唑等,三是生物叶面肥,由氨基酸、固氮菌和腐殖酸组成。第四种是复合叶面肥,是上述类型的多种组合。叶面肥能有效缓解玉米根系营养不足的症状,提高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但应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避免本末倒置。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掌握适宜的玉米叶面肥种类,掌握适宜的浓度不宜过浓,掌握选择施肥地点的喷施方法和时期,一般应在大口期叶面喷施,避免在下午前后高温喷洒,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浇水的错误

无论在什么时期,农民往往有水就浇灌,有旱就施肥。其实,拔节前不适宜浇水,只是过度干旱。如果孕穗期和灌浆期出现干旱,就要尽快浇水,因为孕穗期和灌浆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干旱对玉米生长影响最大。

收获时间错误

玉米从授粉到成熟大约需要52天。当耳朵变白时,完成乳汁期大约需要10天,完成蜡质期大约需要10天。这一时期是玉米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玉米品质也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淀粉转化已完成,籽粒饱满,千粒重最高,产量最高。对比试验表明,晚收10天后产量提高10%以上。建议9月30日前后收割玉米。9月份如遇阴雨天气,玉米应在10月1日后收割。

好吧,这就是我想介绍给你的。如果想在国内种植高产玉米,最好不要犯以上六个错误,否则很难达到高产的目的。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种植玉米容易犯的六个误区,玉米养殖注意事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90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