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熊怎么过冬?不同种类熊的过冬方式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7  浏览次数:81262
内容摘要:一、熊怎么过冬1、熊的种类很多,有5属8种,不同的熊过冬方式不同。2、有些熊冬天睡觉,比如棕熊。3、有些熊住在寒冷的北方冬眠,住在温暖的南方不冬眠,如美国熊和亚洲熊。4、有些熊有局部冬眠习性,如北极熊。5、有些熊冬天不睡觉,比如熊猫、眼镜熊、懒惰熊、马来熊。二、冬眠熊1、棕熊(1)有冬眠习性,从10月末或11月初到次年3-4月,冬眠时体温、心跳和排毒系统停止运行。(2)为了冬眠,秋天必须吃400-600公斤的浆果和其他食物。(3)冬天临近的时候,开始准备洞穴,多选择大树洞或岩石缝隙居住,洞穴中以枯草、树叶

熊怎么过冬?不同种类熊的过冬方式不同

一、熊怎么过冬

1、熊的种类很多,有5属8种,不同的熊过冬方式不同。

2、有些熊冬天睡觉,比如棕熊。

3、有些熊住在寒冷的北方冬眠,住在温暖的南方不冬眠,如美国熊和亚洲熊。

4、有些熊有局部冬眠习性,如北极熊。

5、有些熊冬天不睡觉,比如熊猫、眼镜熊、懒惰熊、马来熊。

二、冬眠熊

1、棕熊

(1)有冬眠习性,从10月末或11月初到次年3-4月,冬眠时体温、心跳和排毒系统停止运行。

(2)为了冬眠,秋天必须吃400-600公斤的浆果和其他食物。

(3)冬天临近的时候,开始准备洞穴,多选择大树洞或岩石缝隙居住,洞穴中以枯草、树叶或苔藓为铺垫物。

(4)入坑前要把自己的脚印打乱,以免被天敌发现洞穴。冬眠期间如有危险,随时醒来。

2、美洲黑熊

(1)北部地区的熊有冬眠习性,时间长达7个月;南部地区冬眠时间短,有些不冬眠。

(2)为了冬眠,黑熊们在春天选择腐烂的肉和植物性食物,捕捉小野味补充冬天消耗的脂肪。

(3)夏天吃很多浆果,捕捉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小猎物补充营养。

(4)秋天,尽情享受各种熟悉的好吃的浆果、水果和坚果。

(5)冬眠前在树洞、圆木或石下、堤坝边、山洞、暗沟和浅洼地筑巢,冬眠时保存体内脂肪,降低体温和心率,节约能源。

3、亚洲黑熊

(1)北方黑熊有冬眠习性,次年3-4月前开洞活动。

(2)秋天吃很多,食物以脂肪含量丰富的坚果为主。

(3)冬眠前在大树的树洞、岩洞和地洞、圆木或石下、堤岸、暗沟和浅洼地建造巢穴。

(4)冬眠时蛰伏在洞里,不能吃,处于半睡眠状态,自动降低体温、心率,节约身体新陈代谢。

三、局部冬眠熊

1、北极熊

(1)有局部冬眠习性,严冬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幅减少,几乎可以长时间不吃,这时找避风的地方卧床不起,呼吸频率下降,进入局部冬眠。

(2)只是长时间不吃不喝,并非整个冬天。

(3)北极熊冬眠时似睡非睡,遇到紧急情况立即醒来,应对异常。

四、不冬眠熊

1、熊猫

(1)中国特有,现存主要栖息地为中国四川、陕西、甘肃山区。

(2)具有不怕寒湿、不冬眠的性格,即使气温在-4-14℃,也穿行在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

(3)高山流水冻结后,有些熊猫可能会长途旅行,沿着沟下来,在谷中喝水,再返回家。

(4)大熊猫多以竹叶为主食,冬季以竹茎为主食。

2、眼镜熊

(1)只分布在南美洲,是纯热带动物。

(2)不需要冬眠。

(3)生存环境的食物来源丰富,一年四季都不会中断。

3、懒汉熊

(1)主要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也有少量分布。

(2)因为生活在热带地区,所以没有冬眠,但是雨季到来的时候活动会减少。

4、马来熊

(1)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中国云南绿春和西藏芒康有少量分布。

(2)这是唯一不冬眠的熊,怕冷,但不冬眠,可能是因为住在炎热的地区,食物一年四季都很充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熊怎么过冬?不同种类熊的过冬方式不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87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