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水稻早衰的症状的原因是什么,水稻早衰怎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2  浏览次数:8582
内容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稻早衰是近年来在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水稻早衰就是早衰。水稻抽穗至成熟,茎叶枯黄,成熟度差,千粒重低,颖壳粒多,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水稻早衰的症状是什么?是什么原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稻早衰是近年来在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水稻早衰就是早衰。水稻抽穗至成熟,茎叶枯黄,成熟度差,千粒重低,颖壳粒多,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水稻早衰的症状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

水稻早衰的症状

1、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早衰,黄叶、白干叶尖、弯曲叶面积减小,甚至出现褐红色或棕红色生理病斑

2、植株的茎变脆,容易倒伏;水稻籽粒灌浆不饱满(失水后大量稻谷颖干白),籽粒数增加(籽粒灌浆不足)。

3、根系吸收能力减弱,甚至出现黑根、坏死根、烂根等异常症状。

水稻早衰的原因

1、受气候、环境、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叶片厚、通气组织发达、抗逆性强的品种不易早衰。

2、种植密度方面,常规水稻品种直播时,种子量过大,群体相对密集,个体瘦弱,易出现病虫害;移栽时,移栽穴数的增加抑制了分蘖,产量不高。

3、施肥不当,部分施氮、钾肥,或不按生长过程盲目施肥(基肥不足,分蘖肥晚施)。

4、气候因素包括高温干旱、低温少光、暴雨洪涝等,高温会影响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同时,拔节后高温胁迫也会影响钾的有效吸收,造成亚麻生理性红枯病和叶斑病。如果发生得越来越严重,那就为时过早;目前,由于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如果灌溉不及时,会影响水稻根系和叶片的功能,容易发生早衰;低温弱光、耐寒性差、根系发育差的品种会导致叶片枯黄;暴雨洪涝过后,灌浆期水稻根系受到破坏,高温时易发生早衰。

5、土壤因素,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导致根系活力下降;盐碱地排水过早,盐害影响根系活力;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农田,由于缺水缺肥,容易出现水稻早衰。

6、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就很难治愈稻瘟病。由于台湾暴雨,水稻细菌性叶斑病会导致叶片枯萎,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晚熟稻田易发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造成水稻倒伏,影响水稻养分的运输,导致早衰。

水稻早衰的防治措施

1、建议更换抗逆性强、不易早衰、成熟度适中、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待当地批准或引进)。

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合理,播种期适宜。水稻直播应根据水稻品种进行,插秧不宜过密(费时费力);适时播种,避免高温抽穗和寒露风。

3、为改良土壤或根据土壤条件调整管理措施,应先修缮水利设施,方便排灌,并在生育后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根系活力。

4、水保根保叶,科学调控后期水分平衡是关键,因为“叶衰先根衰”。生长后期应避免长期深水灌溉和漫灌(高低温期应保护深水苗),避免根系缺氧,影响生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易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推迟断水时间,保证水稻的存活和成熟。水稻分蘖后期适时干燥,可促进根系发育和健壮生长,防止后期倒伏。

5、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营养元素的缺乏会导致早衰。为避免氮肥过量施用,会出现贪绿、晚熟、影响结实、倒伏,导致水稻穗期叶片早衰、黄化等现象,可补充谷类肥料(追肥有效氮肥),尤其是保肥性差的农田;水稻生育后期,吸肥能力减弱,施用磷酸二氢钾、水稻铁杆大沽等叶面肥可有效补充养分,防止水稻早衰。

6、病虫害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细菌性条斑病等是穗期主要病害,应注意防治。建议在休花期、开花期和抽穗期前5~7天内防雨一次,以减少不利影响。

以上是水稻早衰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水稻早衰是一种常见病害。农民应认清上述症状,掌握防治措施,对症下药,避免水稻早衰造成经济损失。希望以上内容能对稻农有所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稻早衰的症状的原因是什么,水稻早衰怎么防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700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