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西瓜芭乐种植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81167
内容摘要:西瓜芭乐和普通芭乐的区别就是西瓜芭乐切开后果肉像西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西瓜芭乐种植技术如下:一、西瓜芭乐种植技术1、选地建园西瓜芭乐树喜光忌阴,生长适温20℃~30℃,对土壤适应性强,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土壤微酸性至微碱、排灌良好等向阳坡地、山地或排水良好的沙壤田建园为佳。2、种植时间和方法一般在春季(2~4月份)种植,株行距为3m×2m,栽培密度为110株/亩左右。定植前先挖坑:在山岭坡地,坑长、宽各100cm,深约50cm;在农田,坑长、宽各50cm,深约25cm,特别要挖

西瓜芭乐和普通芭乐的区别就是西瓜芭乐切开后果肉像西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西瓜芭乐种植技术如下:

一、西瓜芭乐种植技术

1、选地建园

西瓜芭乐树喜光忌阴,生长适温20℃~30℃,对土壤适应性强,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土壤微酸性至微碱、排灌良好等向阳坡地、山地或排水良好的沙壤田建园为佳。

2、种植时间和方法

一般在春季(2~4月份)种植,株行距为3m×2m,栽培密度为110株/亩左右。

定植前先挖坑:在山岭坡地,坑长、宽各100cm,深约50cm;在农田,坑长、宽各50cm,深约25cm,特别要挖好四周的田边沟,沟宽要80cm、深约50cm;用商品有机肥10~15kg与表土熟泥混匀回坑,回填泥土约占坑深的2/3。

种植时再回填约5cm厚的壤土(根不能接触到肥料),树苗不宜深种(覆盖的泥土超过育苗袋口2~3cm),压实泥土,起墩,修整好树盘(山岭坡地与地面齐平或稍低,水田高出地面10~20cm),淋透定根水,垄面盖草(或盖膜)。在种植后1个月内,根据土壤墒情,每5~7d淋水一次。

3、整形修剪

种植后2~4个月,在离地40~50cm处定干(即摘心),促使侧芽萌发,保留3~4条作为将来的主枝,各枝条相互之间形成合理角度,把中心直向生长的枝条剪除掉,形成“天窗”。当各主枝长至8~10托叶(25~30cm)时再摘心,促使下部萌发新梢,让它长出2~3个分枝,形成次主枝。当次主枝上萌发的新梢长至6~7托叶时再摘心,如此循环操作。凡是向内生长或交叉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保持树冠内枝条均匀分布,形成理想树冠,为今后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4、施肥管理

新植树要等到新叶抽出后,才能薄施水肥,浓度不超过1%,每个月1~2次。

夏季多雨,可采用沟施肥料,每棵树施用15-15-15复合肥0.1kg左右。等到果树整形后,每培养1次新梢施肥2次,于新梢萌芽及新梢长25~30cm(摘心)时各施肥1次,以速效氮为主,加入适量的硫酸钾肥,促进枝梢老熟,再次萌发新梢,争取尽早投产。

春植树7~8月时再施用1次商品有机肥,每棵树5kg左右,并加施复合肥0.2~0.3kg。9~10月根据树的长势、大小,可适当试挂果。

5、水分管理

西瓜芭乐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要特别注意灌水,10d左右要灌溉1次,直至采收前20d停止。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以防积水引起落果和降低果实风味、品质。

6、病虫害防治

西瓜芭乐发生的病虫害比较少,只要做好田园清洁工作,适时做好果实套袋工作,就能减少虫蛀果率。除此之外,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1)炭疽病:发病前,喷施保护性药剂,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期间及时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5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

(2)枝枯病:使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粉或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粉500~800倍药液防治。

(3)介壳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梢,喷5%阿维菌素1000倍液防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西瓜芭乐种植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50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