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黄鳝怎么繁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3  浏览次数:81102
内容摘要:黄鳝肉质细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它不但食用价值高,而且还是一种有很高养殖价值的农业水产项目,那么,黄鳝怎么繁殖?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一、亲鳝选择雌鳝宜20~30厘米左右,雄鳝越大越好,颜色
黄鳝肉质细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它不但食用价值高,而且还是一种有很高养殖价值的农业水产项目,那么,黄鳝怎么繁殖?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一、亲鳝选择
雌鳝宜20~30厘米左右,雄鳝越大越好,颜色以黄褐色或青灰色为宜,雄雌比为1:(2~3),经消毒处理后进行蓄养。蓄养池面积20平米左右,水深20~25厘米,并种植水葫芦、水花生等一些水生植物。雌鳝放养密度为7条/平米,雄鳝放养密度为2~3条/平米,投饵以活食为主,做到定点(食台)、定时,5~7天换1次水,蓄养时间至少1个月。

二、繁殖材料
研钵2个,医用注射器2毫升、5毫升各一个,针头(4~5号)数个,剪刀、镊子各一把,0.7%生理盐水,毛巾或纱布几条,水盆(桶)数个,硬质羽毛数根,任氏溶液(1升蒸馏水溶入NaCL7.5克、KCL0.2克、CaCL20.4克)。

三、人工催产
1、催产剂用量:用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以0.1~1微克/克体重剂量较为适宜,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1~5国际单位/克体重的剂量,其催产排卵均为有效范围,但以2~3国际单位/克体重催产最为适宜。
2、催产剂配制:LRH-A和HCG均为白色结晶,用生理盐水溶液将其充分溶解,按LRH-A0.3微克/克体重+HCG2~3国际单位/克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吸入注射器内备用。每尾亲鳝注射量以0.5~1毫升为宜,不宜超过1毫升。注射液要随配随用,不能放置太久,注射第一针后,剩余的药液可放置在冰箱中,下一针注射时可以再用。
3、催产剂注射:采用5~10毫升医用注射器,4~6号针头,注射器要经过水煮消毒10分钟或用酒精消毒。注射时要两人配合,一人用毛巾或纱布握住黄鳝,使腹部朝上,下面用毛巾垫好,双手固定鳝体,另一人擦干注射部位的水分,将针头朝鳝头方向、与鱼体保持45~60度的夹角、于卵巢部位刺入腹腔,深度不超过0.5厘米,将注射液慢慢地推入鳝腹腔中,抽出针头时用酒精棉花球压在针眼处,轻轻揉动以避免注射液流出。针头不能插入太深以免刺伤内脏,但也不能太浅,否则药液不能进入腹腔。

四、水池暂养
鳝鱼注射激素后在水深20~30厘米的水池暂养,雌、雄要分开,每天换水1次,25℃以下时40小时后检查,每3小时检查1次,直到75小时左右(效应时间不一致)。检查方法是用手摸其腹部,并前后移动,如有卵粒游离之感即可排卵,进行人工受精。

五、人工受精
将雌鳝取出用干毛巾握其前部,另一只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可顺利产卵,若堵塞,用小剪刀在泄殖腔向里剪开0.5~1厘米,再连续挤压3~5次。将卵挤入容器后,将雄鳝杀死取出精巢(用400倍以上放大镜可观察精子活力),用干毛巾擦净血迹,用剪子剪碎,放入研钵轻研几下,放入卵中用羽毛充分搅拌(雌雄比为2~3:1),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每尾鳝对应50毫升),放置5分钟,再用清水洗去精巢碎片和血污,即可进行人工孵化。

六、人工孵化
由于23~27℃之间水霉病危害严重,一般采用室内滴水孵化法。在孵化器中,水从底部进入,从上部溢出,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水温25~30℃,适时换水,日温差不超过5℃。容器底部铺沙以防水霉,受精卵刚进入孵化器时水滴次数为10滴/分钟,持续1天,第2、3天为15~20滴/分,第4天为30滴/分,直到孵化出幼苗。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否则易使水质恶化,越在后期越要增加换水次数,一般约5~7天可出膜。

七、苗种培育
培育池采用小型水泥池,池面积5~10平米,池深30~40厘米,池底加土5厘米,1平米池加牛粪或猪粪0.5~1千克,水深10~20厘米,最好引种水丝蚓入池,池面须种植水葫芦。鳝鱼出膜后4~7天即进入培育池,1平米放500~600尾,每天投饵2~3次。鳝苗长到4~5厘米时,密度为200~300尾/平米。一个月左右,鳝苗长至8厘米左右,1平米放养100尾左右。体长15厘米,体重3~10克,可转入成鳝池养殖。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黄鳝怎么繁殖,黄鳝的繁殖在养殖当中特别关键,我们也要根据黄鳝的生活习性及繁殖习性进行合理的管理,而且也要重视繁殖期间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黄鳝怎么繁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46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