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兰花如何养龙根苗,才能长得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81448
内容摘要:龙根弱苗生命力十分脆弱,养护要求比较高,养时稍有不当,即会发生倒苗。因其芦头尚未生长健壮,一但倒苗就基本上已无回天之力了。那么龙根苗兰花怎么养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养龙根苗兰花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一、严格消毒将兰苗从原盆中取出,弃去原土,仔细清洗根系。用灼烧灭菌的剪刀剪去残根、枯根、腐根,然后再用0.5%的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沥水阴干,如此反复进行两到三次,以彻底杀灭病原体。注意浸根消毒时以刚能浸没假鳞茎为度,不要使叶心积水。与此同时,可将上述药液稀释5倍后对叶片进行喷雾

龙根弱苗生命力十分脆弱,养护要求比较高,养时稍有不当,即会发生倒苗。因其芦头尚未生长健壮,一但倒苗就基本上已无回天之力了。那么龙根苗兰花怎么养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养龙根苗兰花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严格消毒

将兰苗从原盆中取出,弃去原土,仔细清洗根系。用灼烧灭菌的剪刀剪去残根、枯根、腐根,然后再用0.5%的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沥水阴干,如此反复进行两到三次,以彻底杀灭病原体。注意浸根消毒时以刚能浸没假鳞茎为度,不要使叶心积水。与此同时,可将上述药液稀释5倍后对叶片进行喷雾消毒。

二、改换盆钵

种植养护病弱兰花以瓦盆和紫砂盆为首选。最好换用未经使用的新盆,因为旧盆中必然残留着一些引起兰花病害的真菌和细菌。若要使用旧盆,宜清洗干净后曝晒数日或以开水浇淋后再行使用较为安全。盆底要使用盆垫,以透水通气。可购买专用的疏水罩,也可使用桃核、核桃壳等天然材料。垫盆高度应占盆高的1/3-1/2,盆钵的体积宜小不宜大。病弱兰花的根系较为脆弱,若盆体过大,容易造成积水,导致兰根腐烂。使用小盆,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三、挑选基质

病弱兰苗的适应性较差,栽培基质最好采用肥力中等,含脂肪少,通风透气性较好的颗粒性基质,如陶粒、发泡炼石、粗砂、碎砖粒、峨嵋仙土、碎石等。也可将兰株的根部和假鳞茎用水苔包裹后再种植到添加有上述基质的盆中,效果也不错。所有基质均需消毒后再使用。不宜采用腐殖土种植病弱兰苗。一是腐殖土采自林间,杂菌较多,难以彻底灭菌。二是腐殖土使用一段时间后易板结,通透性较差,不利兰根生长。

四、调控干湿和温度

种植病弱兰苗要稍深一些,以保护假鳞茎并保持湿润。盆内基质要保持在湿润状态,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兰苗复壮。冬眠期可适当增加基质,通常要盖过假鳞茎,以保持假鳞茎湿润,并起到防冻作用。翌年春天气温高于15℃时,应及时减去上一年冬天增加的基质,以利新芽的萌发。平时温度应保持在18-28℃。晚上通风,增加氧气含量,以帮助呼吸作用的进行,努力加大温差,减少呼吸作用消耗能量,以帮助有机质的储存,使兰草壮实,明显可以看到假鳞茎增大、草质厚实。在生长期,在不低于生长温度(一般15、6摄氏度)的情况下,温差越大越好;扣水促根。既然无根,那得多点水份才对,只是水份多起来,兰芽就不用急着从根系吸取养分了,发根也就慢了。想发根快,还得迫它,扣点水,兰要求生,要维持生长,这下它被迫长新根!

五、扣水促芽

所谓扣水就是在兰花发芽前期令盆土干燥,时间3-5天,一般1-2次。扣水使兰花处于一种生存危机,迫使其生长繁殖,因此对多发苗效果明显。

干养:根据“干促根,湿长芽”的前辈养兰经验,在兰花最佳生长季节,即春暖来时适当增加盆土的湿度,促使兰草萌芽,待新芽生长到一定高度时,新芽的进一步生长就如新生儿断奶一样,以少浇水偏干些来促使新根的生长,使新苗脱离老草靠自身独立成长。

六、适当阴养

在适当阴养的情况下表现(一级苗多株连体)此等级连体植株适当阴养肯定是多发芽已是不争的事实,“多阳则花茂、多阴则芽盛”。艺兰家掌握这一特点在高档名品的栽培中,这也是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以此达到增殖的目的。

兰苗应置于可见散射光的地方莳养,避开强光直射。可在兰盆四周添置一些水盆、水槽,以增加环境湿度。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兰花如何养龙根苗,才能长得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2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