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白斑狗鱼养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06  浏览次数:8459
内容摘要:白斑狗鱼是辐鳍鱼纲狗鱼目狗鱼科的其中一种,它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水产养殖项目,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白斑狗鱼养殖技术。一、生活习性白斑狗鱼生活于寒冷地区水域,为冷水性鱼类,适温
白斑狗鱼是辐鳍鱼纲狗鱼目狗鱼科的其中一种,它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水产养殖项目,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白斑狗鱼养殖技术。

一、生活习性
白斑狗鱼生活于寒冷地区水域,为冷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0℃,最适生长温度22℃~26℃。幼苗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稍大即捕食其他鱼类。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食,为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公斤。幼鱼集群活动,成鱼分散觅食,行动迅速敏捷,常活动于水草丛中。

二、鱼苗培育
白斑狗鱼刚出膜时幼体长为8.5~9毫米,到卵黄囊吸收完毕时为11~14毫米,此时可转入鱼苗培育阶段。
1.网箱培育:网箱规格为1×1米、深0.3米。网箱周围用木板钉成,箱底用40目网片封底。网箱可放置在大水塘里面,要求水塘水质清新、溶氧量高;也可放在大水泥池内,要求池水微流动,保持水体溶氧量高。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平方米。投喂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作饲料,同时投喂出膜1~2天的麦鲮幼苗作饵料。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每尾苗放饲料鱼3~5尾为宜。白斑狗鱼幼苗若摄食过饱容易造成死亡,所以每次投喂饲料鱼时要注意观察,以防投饲过量。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可长至3厘米,此时要及时分箱分疏。
2.水泥池培育:水泥池水面面积10×60平方米、池深0.5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放养密度为100~150尾。投喂小型浮游动物或刚出膜的其他鱼类幼苗,如麦鲮等。水泥池育苗要及时调节换水,保证水体溶氧量较高,同时保证饲料充足。当鱼的体长达4-7厘米后,如果饲料不足,会发生自相残食,所以体长3~5厘米的鱼苗必须移入大塘分疏进行成鱼养殖。
3.池塘培育:池塘面积大约在1~3亩,水深1~1.5米,水最好能做到自流排灌。放苗前15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并施放粪肥250~300公斤,以培育充足的浮游动物作开口饲料。在放苗前3天,每亩用2~3公斤黄豆制成的豆浆泼塘,以保证有足够的生物饲料供饲料鱼摄食所需。在放鱼前1天,每亩投放麦鲮幼苗20万~30万尾作为白斑狗鱼苗的饲料鱼。白斑狗鱼苗亩放2-3万尾,放苗后每两天要投喂一次,黄豆浆作饲料鱼饲料,每亩用黄豆2~3公斤,当鱼苗长至4.5厘米体长时,要及时拉网分疏转入成鱼塘养殖。

三、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面积5~8亩,水深2米,水源充足,自流排灌,保证在高温季节能调低水温。同时,池塘水面放设水浮莲等作遮荫,最好能在池中种植杉苗等水生植物作隐蔽场所,防止自相残食现象。
2.准备饲料:鱼白斑狗鱼苗下塘前要准备充足适口的饲料鱼,体长5厘米可摄食6朝左右的饲料鱼。一般采用原塘培育,即放苗前进行消毒,施肥培育饲料鱼,待饲料鱼长成5~6朝时放入5厘米长的白斑狗鱼苗,亩放1000尾。
3.养成管理措施:随着白斑狗鱼的生长,所需饲料鱼的适口规格和数量也不断增加,要及时掌握投喂,同时每月拉网一次将大小规格分开,减少残食现象。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当年鱼苗养殖至12月底,个体可达1公斤,达到上市规格。

四、病害防治
白斑狗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病害甚少。如发生细菌性烂鳃病,可用0.3微克优氯净或0.3微克二溴海因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两天,效果十分理想。同时,在高温季节期每15天用0.2微克优氯净消毒1次,同时注意向水塘或水池冲注溪水或河水,保持水质清爽,水温清凉,更有利于其生长。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白斑狗鱼养殖技术,白斑狗鱼主要栖息在有植被生长的湖泊、河川,属肉食性,以鱼类、甲壳类、鸟类、小型哺乳类等为食,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白斑狗鱼养殖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00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