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春天有什么花会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浏览次数:81015
内容摘要:春天开的花很多:梅花、水仙、迎春、报春、瑞香、山茶、白玉兰、紫玉兰、琼花、君子兰、海棠、牡丹、芍药、丁香、杜鹃、西洋杜鹃、樱花、含笑、玫瑰、紫荆、棣棠、锦带花、连翘、云南黄馨、金雀花、仙客来、蝴蝶兰、

春天开的花很多:梅花、水仙、迎春、报春、瑞香、山茶、白玉兰、紫玉兰、琼花、君子兰、海棠、牡丹、芍药、丁香、杜鹃、西洋杜鹃、樱花、含笑、玫瑰、紫荆、棣棠、锦带花、连翘、云南黄馨、金雀花、仙客来、蝴蝶兰、石斛、风信子、郁金香、鸢尾、马蹄莲、金盏菊、文殊兰、百枝莲、四季海棠、吊钟海棠、竹节海棠、天竺葵、瓜叶菊、虞美人、金鱼草、美女樱、矮牵牛等。

一、桃花

桃花是蔷薇科桃属植物桃的花,早春开花,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二、李花

李花即李树的花,植物李树别称玉梅、嘉庆子等,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花期因地区、因具体品种而异,通常南方为3月,秦岭~淮河以北4至5月,花白色,虽小而繁茂,素雅清新,花语是纯洁。

三、梨花

梨花是蔷薇科梨属植物梨树的花朵,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同雪花,具有浓烈香味。梨花在我国约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种类及品种均较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素淡的芳姿更是博得诗人的推崇。梨花的花语是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

四、百合花

百合花别称强瞿、番韭、山丹、倒仙等,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

五、海棠花

海棠花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素有“国艳”之誉,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

六、向日葵

向日葵别称朝阳花、转日莲、向阳花、望日莲、太阳花等,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中国均有栽培,种子叫葵花籽,常炒制之后做为零食食用。

七、水仙花

水仙花别称凌波仙子、金盏银台、落神香妃、玉玲珑、金银台、雪中花、天蒜等,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

八、迎春花

迎春花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别称小黄花、金腰带、黄梅、清明花等,为木犀科素馨属落叶灌木植物,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九、报春花

报春花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小种樱草、七重楼等,早春开花,花色丰富,花期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分布中国的云南、贵州和广西,缅甸北部亦有分布,多生长于荒野、田边,潮湿旷地、沟边和林缘,该种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并有许多园艺品种。

十、白玉兰

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别称木兰、玉兰等,为木兰科含笑属落叶乔木,花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

十一、金盏菊

金盏菊别称金盏花、黄金盏、长生菊、醒酒花、常春花等,为菊科金盏菊属植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花期12~6月,盛花期3~6月。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形大,舌状花一轮,或多轮平展,金黄或桔黄色,筒状花,黄色或褐色,也有重瓣、卷瓣和绿心、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种。

十二、天竺葵

天竺葵别称洋绣球、入腊红、石腊红、洋蝴蝶等,包括约230种多年生肉质、亚灌木或灌木植物,原产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天竺葵幼株为肉质草本,老株半木质化,在西方是很好的装饰窗台的花卉,在欧洲大陆如德奥等国尤为常见。

十三、山茶花

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十四、丁香花

丁香花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与叶同时抽生或叶后抽生,具花梗或无花梗,花萼小,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花蕾时呈镊合状排列,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日本、阿富汗、喜马拉雅地区、朝鲜和中国。

十五、杜鹃花

杜鹃花别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照山红等,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十六、樱花

樱花是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在《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专指“东京樱花”,花每枝3到5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常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随季节变化,花色幽香艳丽,常用于园林观赏。

十七、风信子

风信子是多年草本球根类植物,别称洋水仙、西洋水仙、五色水仙、时样锦等,花期早春,自然花期3~4月,根据其花色大致分为蓝色、粉红色、白色、鹅黄、紫色、黄色、绯红色、红色等八个品系,为研究发现的会开花的植物中最香的一个品种。

十八、郁金香

郁金香别称洋荷花、草麝香、郁香、荷兰花等,为百合科郁金香属的草本植物,花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褐、黄、橙等。

种植科普: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可采用农业防治,即选用抗病品种,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后拔除病株,并配合化学防治,在始期和盛期喷施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小麦条纹花叶病防治方法

小麦条纹花叶病是由小麦条纹花叶病毒侵染的一种病害,会导致叶片出现条纹病斑,并引起坏死。建议对无病地区,对引进麦种进行检验,而已经发病的麦区,将病株拔除并销毁。

小麦小花鬼针草防治方法

小麦小花鬼针草属于菊科针草属植物,会与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并成为病虫害的寄主,要注意防治。因此不仅要进行人工作,还可以使用克芜踪,拉索、扑草净、敌草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玉米矮花叶病防治方法

玉米矮花叶病会使叶片形成斑驳花叶,果穗变小,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种植时可以选用抗病品种,并清除田间杂草,拔除病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蚜虫,并使用乐果乳剂或氧化乐果进行喷雾防治。

大麦黄花叶病防治方法

大麦黄花叶病是重要病害之一,会导致病株矮小、易枯、不抽穗等,在多雨季节容易发病。因此要防治该病,应选育抗病品种,并实行4年以上大面积轮作,将土壤使用药剂或晒土进行消毒,避免发生土壤,并生长中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

高粱花黑粉病防治方法

高粱花黑粉病主要侵染穗中下部少数小穗,会导致穗部发病,出现黑粉。而要防治高粱花黑粉病,可以通过选育抗病品种解决,并在播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可以降低高粱花黑粉病的发病率。

高粱花黑穗病防治方法

要防治高粱花黑穗病,应根据土壤墒情选用抗病良种,进行轮作倒茬,将种子使用禾穗胺拌种,或者是粉锈宁乳油拌种,然后摊开晾干后播种,可以有效防治高粱花黑穗病。

高粱花叶病防治方法

要防治高粱花叶病,应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避免带毒,并适当晚播,发现病株时及时拔除,必要时喷洒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或菇类蛋白多糖水剂、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水稻花蓟马防治方法

水稻花蓟马主要寄生在水稻、甘蔗、瓜果等作物上,因此在防治时,应进行除草防虫,并合理布局水稻品种,在发现虫情时,使用烯啶虫胺水剂或烯啶虫胺水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进行防治,同时适当补肥。

水稻雨久花防治方法

雨久花对水稻危害很大,应注意防治。建议在水稻移植后4至7天,使用苄嘧磺隆或草克星拌土或拌返青肥然后浅水撒施,另外也可以在水稻4叶期至拔节前使用苯达松、2甲4氯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春天有什么花会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802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