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龙的养殖中,应控制好温度与湿度,并且要适当通风透气,当密度过大时,应进行分群,并做好繁殖留种、病虫害防治措施。
1、控制温度与湿度:
一年四季饲料应保持湿润状态。湿度以手轻握,水珠在指缝中流出,而又不滴为度。威廉环毛蚓饲料含水量在30%~40%、参环毛蚓在70%~8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蚯蚓种类不同对温度要求也不同,一般在200C~30℃均可生长发育,25℃左右生长较快,繁殖率较高。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天,应分别采取降温和保暖措施,否则会因季节性气温波动而使蚯蚓生长停滞或间歇。
2、掌握通风与透气:
在饲养中加拌碎稻草或麦秆,可以增加料隙间的空气,即使冬季,也要进行短时间的通风,以保证蚯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新鲜空气。此外,蚯蚓习惯于安静与黑暗的土层生活,在饲养期间不宜翻动,防止强光照射。
3、调节饲料酸碱度:
饲料酸碱度的中性,种蚓会很快钻人料中,摄食也活跃。如过碱可用废硫酸或磷酸二氢氨进行调整,过酸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钾调整。
4、适时分群与采收:
种蚓不断产生蚓茧,密度随之增大,因此,投放在饲料内的种蚓不宜过多,需适时收取成蚓,分成种子群、繁殖群和生产群进行饲养。收取成蚓可与补充饲料、除粪结合进行。方法有网取法:在饲养床上加置塑料窗纱,上面撒一层新料,待成蚓钻人后移到空床上去,同时除净旧床上的蚓粪与旧料。光照法:利用蚯蚓的负趋光性,在养床上用强光照射,迫使成蚓由表层钻饲料的底层,然后除去上层蚓粪和旧料,即收取成蚓。
5、繁殖留种:
应选择个体长粗、具光泽、活动力强、灵敏的蚯蚓分开单独饲养、繁殖、然后再留种。
6、病虫害防治:
在饲养中,饲养中的酸性会引起蚯蚓疾病。病状为生殖带红肿,全身变黑,身体缩短,出现念珠结节,死亡或自溶。所以,应经常检查饲养床的酸碱度。如发现病害,要及时调节酸碱度,适当通气,并撒放禽用抗生素粉灭菌。
蚯蚓天敌很多,在饲养床常见的有鼠类、螨类、蚂蚁、青蛙、蜈蚣、蜘蛛、蠼螋、寄生蝇、蛇等。在饲养时,防止天敌的侵袭,还要防止农药对蚯蚓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