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西湖龙井茶树长什么样子?苗价格多少钱一棵?能做盆景吗?(附栽培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8  浏览次数:8890
内容摘要: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那么西湖龙井茶树长什么样子?苗价格多少钱一棵?能做盆景吗?从沭阳县苗木基地了解到,龙井茶树苗价格在0.18-3元/棵。西湖龙井茶树长什么样子?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那么西湖龙井茶树长什么样子?苗价格多少钱一棵?能做盆景吗?从沭阳县苗木基地了解到,龙井茶树苗价格在0.18-3元/棵。

茶叶——摄图

西湖龙井茶树长什么样子?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西湖龙井茶树苗能做盆景吗?

西湖龙井茶树苗是可以做盆景的,下面为栽培要点:

1、栽植:长江以北春植为好,长江以南秋植为好。地栽应选排水良好、保水性能强。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盆栽选用腐叶土、沙土、厩肥土各1/3配制,或腐叶土4份,草炭土5份、粗沙1份混合的培养土。pH值5-6.5。栽植地应选不积水、烈日暴晒不到的地方。盆栽龙井茶冬季入室置于通风透光处,夏出房置于荫棚或其他可遮荫处。茶龙井忌乱移动位置,否则对其生长不利。

2、光照与温度:龙井茶为长日照植物。最适生长温度18-25℃,高于35℃会灼伤叶片。不耐寒,冬季应入室,温度保持3~5℃,也能忍耐短时间-10℃的低温,但不能长时间超过16℃,否则会促使发芽,引起落叶。生长期要置于半阴环境中,不宜接受过强的直射阳光。特别是夏、秋季要进行遮荫,或放树下疏荫处。

3、浇水与施肥:龙井茶对肥水要求较高,中性和碱性壤土均不利其生长。北方尤其要注意将碱性水经过酸化处理后才可浇,具体办法是将自米水贮放2天,使水中的氯气挥发掉,再加入适量硫酸亚铁(占水0.5%左右)。浇水量不可过大,否则易烂根。盆土也不能干,否则易使根因失水而萎缩,以保持盆土和周围环境湿润为宜。施肥以稀薄矾肥水为好,忌施浓肥。一般春季萌芽后,每17天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钾肥,初秋可停肥1个月左右。

4、整形修剪:地栽龙井茶主要剪去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过密枝,明显影响树形的枝条。盆栽龙井茶除以上工作外,还应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整形修剪,但不宜重剪,因其生长势不强。

病虫害及其防治

1、龙井茶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枯梢病、叶斑病、烟煤病等,主要防治药剂有:退菌特800倍;多菌灵500倍;百菌清800倍;克霉灵800倍定期防治。

2、龙井茶虫害以红蜘蛛、蚜虫、蚧壳虫、卷叶蛾、造桥虫为主,主要防治药剂用氯腈菊酯15毫升+水胺硫磷20毫升或久效磷25毫升兑30斤水喷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西湖龙井茶树长什么样子?苗价格多少钱一棵?能做盆景吗?(附栽培要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6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