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那么,选择哪种生产经营方式比较好?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全国十佳农民冯立田怎么说。
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孟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
朱启臻:中央的政策越来越重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结合。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更接近乡村的本质。乡村经济要多元化——主体多元化、产业多元化,不仅有种植业、养殖业,还有加工业。
孟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庭工场、乡村车间这两个词还有些陌生。
朱启臻:家庭工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成员,从事农产品加工,如磨豆腐、做酱油、酿酒。乡村车间,是指车间建在乡村。例如浙江的一个村子建了一间榨糖车间,村民家的蔗糖都可以拿来加工,不用家家户户“小而全”。乡村车间服务了村民,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孟然:我来总结一下,乡村车间是把大家集合起来;家庭工场是根据自家的特色搞生产加工。那么,监管问题怎么解决?
朱启臻: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机制进行管理。比如米酒酿制,我曾到过一个地方,那里的米酒产业为村民带来了300万元的纯收入。那里家家酿米酒,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满足的是什么呢?个性化需求!我们提倡经济的多元化,就包含了这一层意思。
孟然:以家庭为单位来做品牌宣传和销售难度更大,是不是可以借助一下新型经营主体的力量?
冯立田:我们也在逐步探索品牌化问题。农户也可以和合作社共同打造一个品牌。
朱启臻:品牌有不同的层级。区域品牌,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大兴西瓜;企业品牌,由合作社、企业包装生产出来;也可以有农户自己的品牌,比如小农户的雕刻,制作水平小有名气,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包括主体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元化。关键是充分利用资源,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