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树莓(山抛子)种植五大注意事项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4  浏览次数:8472
内容摘要:树莓又叫做山莓和山抛子等,由于其既可直接生吃还可以制作成甜点与果酱,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好,具有改善视力和止渴醒酒等功效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很多种植户也有种植,但是有的种植户种得并不好,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树莓种植五大注意事项吧:一、品种选择树莓长相和草莓很相似的,但其味道和草莓不一样且生长载体也不一样,树莓品种很多大概有10-20多种,例如红树莓、黑树莓、红宝玉、四月泡、六月泡、托盘和双季红树莓等,但人工种植最好的品种便是双季红树莓或黑树莓了,双季红树莓可进行两次采收,而黑树莓的产量也比别的树莓要

树莓又叫做山莓和山抛子等,由于其既可直接生吃还可以制作成甜点与果酱,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好,具有改善视力和止渴醒酒等功效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很多种植户也有种植,但是有的种植户种得并不好,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树莓种植五大注意事项吧:

一、品种选择

树莓长相和草莓很相似的,但其味道和草莓不一样且生长载体也不一样,树莓品种很多大概有10-20多种,例如红树莓、黑树莓、红宝玉、四月泡、六月泡、托盘和双季红树莓等,但人工种植最好的品种便是双季红树莓或黑树莓了,双季红树莓可进行两次采收,而黑树莓的产量也比别的树莓要高、生长更茂盛而且营养和味道都极佳。

二、肥水管理

树莓以前是野生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生存和开花结果,但是如果想要种植树莓产量比平常的高的话那么就要做好肥水管理,首先除了需要施基肥以外还需要进行两次追肥,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外加适量尿素和磷肥,第一次追肥是在开花时主要是使用氮肥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可喷洒些保果核壮果的无毒药剂促进果实的生长,第二次施肥是在座果后的7天后,这时主要是使用磷肥和钾肥用来促进果实和根系的生长为来年高产做准备。

三、枝叶管理

树莓在生长的过程中其枝叶也在不停的生长,因此栽种时要注意好密度让它有足够的空间去伸展自己的枝叶,等到树莓树栽种成活后会长出些新的枝叶,这时可把些较老的,脆弱的或有病害的枝叶剪掉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损耗,当新长出枝叶长到40-50cm时可将新枝的尖端摘掉,大概五天之后就会重新长出几条侧枝,增加树莓的枝量也是增产的一个方式,等到每次树莓采收后还需对树莓枝叶进行一次修剪,这次主要是为了来年能高产所以需将结过果实的树枝剪掉然后用保鲜膜包起来,等到来年就会长出新枝重新结果。

四、病虫害防治

树莓最常见的病害就是茎腐病和白粉病,茎腐病主要危害树莓刚长出来的新枝,最初表现为茎部出现很多黑点然后慢慢损坏树枝,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枯萎,可用喷施布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乙磷铝500倍液或福美双500倍药液来防治,而白粉病则可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最主要虫害则是飞蛾类虫害和甲虫,可以施行诱捕或者直接用敌百虫和乐果乳药剂喷杀即可。

五、采收保鲜

树莓采收需分批次进行,每次只采收那些已经熟透的果树留下半熟和青的树莓用来第二次和第三次采收,采收成熟果实时也要注意将质量好的和质量不好的分类放好,采收一定要适时可稍微早上一天的时间但是不能过晚,晚了的话树莓可能腐坏或者掉落到地上,最后树莓果实较脆弱且保存时间较短,所以可利用保鲜技术比如低温保鲜和充气包装等方式进行保鲜,如果保鲜没做好那么树莓就没有价值了。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树莓种植五大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了,种植户们在种植时可参照以上方法注意品种选择、肥水管理、枝叶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保鲜五大注意事项,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树莓(山抛子)种植五大注意事项介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392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