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值得收藏的芦荟种植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8751
内容摘要:芦荟是女性护肤保养品中常用到的一种植物,也是食用、观赏种植的常绿植物,所以今天在这里就来了解下芦荟的种植方法,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哦!一、芦荟的基本情况1.芦荟的别名和产地芦荟是多年生的常绿草本植物,也用作芦荟属植物的“泛称”。他也被叫做库拉索芦荟、中华芦荟、油葱、洋芦荟、翠叶芦荟、美国芦荟等,是原产自非洲热带干旱地区的植物,现今在全世界几乎都有分布,二期不少地方噶油野生芦荟的分布,据了解目前野生种大概在三百种以上。2.芦荟的外部形态芦荟是茎较短的多肉质的植物,叶片肥厚多汁呈条状披

芦荟是女性护肤保养品中常用到的一种植物,也是食用、观赏种植的常绿植物,所以今天在这里就来了解下芦荟的种植方法,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哦!

芦荟-摄图网

一、芦荟的基本情况

1.芦荟的别名和产地

芦荟是多年生的常绿草本植物,也用作芦荟属植物的“泛称”。他也被叫做库拉索芦荟、中华芦荟、油葱、洋芦荟、翠叶芦荟、美国芦荟等,是原产自非洲热带干旱地区的植物,现今在全世界几乎都有分布,二期不少地方噶油野生芦荟的分布,据了解目前野生种大概在三百种以上。

2.芦荟的外部形态

芦荟是茎较短的多肉质的植物,叶片肥厚多汁呈条状披针形,基部宽顶端尖,顶端部分该长有小齿;整个植株的高度在六十到九十厘米不等,花朵稀疏排列的下垂,淡黄色的花瓣上长有些许红斑,每年的二三月份会开花。

芦荟-摄图网

3.芦荟的价值

芦荟中的粘液有抗衰老、促进愈合、强心活血等等作用,而且芦荟制品对人体皮肤有着良好的滋润、美白、保湿、消炎等的效用;另外芦荟所蕴含的多种元素正是人体细胞所需要的,所以保健效果也是很明显的,现在芦荟除了作为保健、药用外,还被广泛的饮用在饮料、果汁、罐头等等中。

二、芦荟的种植方法

在介绍芦荟的种植方法之前,先来简单说说他的繁殖。芦荟繁殖方法包括分生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前者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具体是将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后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后者则是良种繁殖的常用方法,是可以用不带根的芦荟主茎和侧枝下端进行繁殖的方法。

1.种植芦荟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砂质壤土,将土适当施以厩肥或堆肥后要记得耕细耙平,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如果是盆栽芦荟就最好是掺杂一些砂砾或者腐叶草灰,虽然芦荟喜欢沙壤土,但是砂质的量不能过多,否则容易造成水分和营养的流失。

2.一般芦荟分株繁殖选择在春季的三四月或者是秋冬的九到十一月,育苗成功的芦荟就要及时的进行定植,通常是每穴栽种一株芦荟,在定植时要注意根部的舒展,覆土压紧后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来确定是否要浇水,另外高温烈日要适时的进行遮阴。

3.栽种好的芦荟要注意浇水,在夏天可以每一两天的早晚浇水一次,其他时间根据土壤湿润度决定,雨季雨水多久要及时的排水。盆栽芦荟春天一周浇水一次,夏秋季节就三五天浇水一次,冬季可以两周浇水一次。

4.芦荟一种怕冷的植物,一般在五度左右就会停止生长,而在零度以下就容易被冻伤死亡,所以在冬季和北方初春时要注意给芦荟保温防寒;另外芦荟的光照也要充足,这样才能长的更好。

5.为了促进芦荟的生长,露地种植一定要及时施肥,一般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过磷酸钙50kg。而盆栽的芦荟尽量的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饼肥、蚯蚓粪肥。

6.在芦荟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炭疽病、褐斑病、枯叶病等的侵害,在防治病虫害时要做到科学防治,以预防为主,及时的发现及时治疗。

看完上面的内容是不是觉得芦荟的种植业没有那么难了?想要种植芦荟的朋友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值得收藏的芦荟种植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38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