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菊苣族蒲公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其能治痘痘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554
内容摘要:蒲公英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其嫩叶、带放的花蕾、茎均可食用,那么蒲公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其能治痘痘吗?据资料了解,美容养颜是蒲公英泡水喝的重要功效之一,因为蒲公英中不但含有蛋白质和大量碳水化合物,它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人们用它泡水喝,可以快速把这些营养成分吸收和利用,能滋养皮肤也能减少色素沉积,能起到明显美容作用。蒲公英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一、功效1、美容养颜蒲公英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蒲公英叶子中含有改善湿疹和舒缓皮肤炎的成分,花朵还有去

蒲公英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其嫩叶、带放的花蕾、茎均可食用,那么蒲公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其能治痘痘吗?据资料了解,美容养颜是蒲公英泡水喝的重要功效之一,因为蒲公英中不但含有蛋白质和大量碳水化合物,它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人们用它泡水喝,可以快速把这些营养成分吸收和利用,能滋养皮肤也能减少色素沉积,能起到明显美容作用。

蒲公英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一、功效

1、美容养颜

蒲公英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蒲公英叶子中含有改善湿疹和舒缓皮肤炎的成分,花朵还有去除雀斑的功效。

2、清热解毒

蒲公英性质寒凉的中药材,平时直接用它泡水喝,能清热解毒,可以消除人体内积存的热毒与炎症,能减少人类口干舌燥或者目赤肿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除此以外,人们出现化脓性疾病,以及肝热引发头痛等不良症状时,用蒲公英泡水喝就能让症状尽快减轻。

3、抗菌消炎

蒲公英泡水喝还能抗菌消炎,它能抑制人体内多种炎症与细菌,可以抑制细菌繁殖,减少它们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伤害,平时人们坚持用蒲公英泡水喝,能有效减少肠炎,气管炎以及咽喉炎等多种常见疾病发生。

4、提高身体免疫力

平时人们用蒲公英泡水喝,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因为蒲公英这种食材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菊糖和葡萄糖以及维生素c,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都能提高人体的抗病毒能力,抑制人体内病毒的活性,同时它也能促进免疫细胞再生,能让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二、作用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1、增强免疫:蒲公英中的菊糖、葡萄糖成分能显著增强增强体内抗毒功能,孕妇喝蒲公英茶可以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2、利尿作用:蒲公英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钾、钙等,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有非常好的利尿效果哦。

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三、适用人群

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

3、适宜咽喉疼痛者、肿毒者。 非实热症禁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菊苣族蒲公英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其能治痘痘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37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