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花叶病用什么农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8963
内容摘要:花叶病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8000倍液喷雾。另外,为加强营养调节,用药期间补喷抗病毒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花叶病病原浩瀚农业根据大田取样检测研究发现,花叶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的,其毒原主要有3种:1、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粒体球形,直径28-30纳米,病汁液稀释终点为1000-10000倍,病株汁液可通过摩擦接触传染,但以菜田的多种蚜虫,如菜蚜、桃蚜、棉蚜等传毒为主。种子不带毒。2、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病毒粒体线条

花叶病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8000倍液喷雾。另外,为加强营养调节,用药期间补喷抗病毒植物生长调节剂。

一、花叶病病原

浩瀚农业根据大田取样检测研究发现,花叶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的,其毒原主要有3种:

1、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粒体球形,直径28-30纳米,病汁液稀释终点为1000-10000倍,病株汁液可通过摩擦接触传染,但以菜田的多种蚜虫,如菜蚜、桃蚜、棉蚜等传毒为主。种子不带毒。

2、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病毒粒体线条状。主要通过桃蚜、棉蚜和豆蚜传毒;汁液摩擦接种也能传毒;种子也有约8-10%的带毒率。除侵染豇豆外,还能侵染绿豆、利马豆和苋色藜、昆诺藜等。

3、豇豆花叶病毒(CowpeaMV),病毒粒体棒状,长约750纳米,病汁液稀释终点3000-4000倍。主要通过病汁液摩擦接触传毒,棉蚜、桃蚜亦可传毒。一般豇豆种子不带毒,但洋豇豆种子有一定带毒率。

二、花叶病发病规律及条件

花叶病的毒源,除少数可以种子带毒的以外,其主要来源是田间受侵染的寄主植株和某些杂草寄主。病害在田间发生的再侵染主要通过传毒介体有翅蚜虫和农事操作的汁液接触传染完成的。高温、干旱的天气,以及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是诱发豇豆花叶病的最主要因素。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花叶病用什么农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34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