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中药材”三七种植方法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81199
内容摘要:三七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由于其药用价值高,具有活血化瘀和消肿定痛等功效,且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前景和效益均还不错使得很多种植户也想种植,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三七的种植方法吧:一、播种时间为了提高其成活成活率,在种植三七前一定要选好种植时间,一般播种时间根据不同地区来决定,如果是在南部地区,那么三七一般在冬季也就是11-12月份进行播种为佳,但如果在北部地区,那么就应该在春季播种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时候为宜。二、选种整地三七种子一般现摘较好,每年种植之前可以将种子准备好,一般选用颗粒比较饱满、没

三七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由于其药用价值高,具有活血化瘀和消肿定痛等功效,且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前景和效益均还不错使得很多种植户也想种植,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三七的种植方法吧:

一、播种时间

为了提高其成活成活率,在种植三七前一定要选好种植时间,一般播种时间根据不同地区来决定,如果是在南部地区,那么三七一般在冬季也就是11-12月份进行播种为佳,但如果在北部地区,那么就应该在春季播种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时候为宜。

二、选种整地

三七种子一般现摘较好,每年种植之前可以将种子准备好,一般选用颗粒比较饱满、没有被病虫害污染过的和成熟透了的红色种子进行播种,也可以购买种子,一般买来的种子都是经处理过的,用起来比较方便,另外三七一般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地块如山地等且带有一定坡度来方便排水,其次土质以较疏松的黑色土壤是最好的,这样能够保障其渗透能力和土壤肥力,整地时需要做畦起沟,一般畦宽度是1.5m左右,然后将畦弄平撒上5000斤农家肥、50斤复合肥和30斤钾肥即可等待播种。

三、播种移栽

如果是采收的种子则需先进行种子处理,一般可先将种子最外层的果皮搓掉然后放入含有多灵菌溶液的盆中浸泡20分钟左右捞出沥干水分,最后将种子放入草木灰中搅拌均匀使种子表层均匀的裹上草木灰后放在适宜温度中进行催芽,等种子大部分冒出芽后即可进行播种,买来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播种方式可用点播或者条播,按照株间距20厘米,行间距22-30cm播种即可,大概5天左右即可长出芽苗,这时则可开始对田间芽苗进行移栽处理,有些较密的地方可拔掉一些移栽到别的地方去进行栽种,移栽密度要和播种密度保持一致。

四、肥水管理

在三七生长过程中需注意肥水管理,首先三七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种植时候选择水源比较充足的山地较好,每隔3-5天则需浇一次并时刻保持土壤湿度,如果遭遇雨季那么就要进行排水处理,种植地势带有坡度的话排水较简单,只要将田间的水沟疏通水分就可以自动排出了,三七的生长期需施三次肥,第一次施肥是三七长苗的时期即每年的3月份左右,平均一亩需要5000斤复合肥,第二次施肥为三七的提苗时期,平均一亩需要复合肥3000斤左右,最后一次是三七的促根期,需要复合肥4000斤并且配合500斤磷肥300斤钾肥和100斤硼肥即可,每次施肥后一定要记得浇水以免被烧坏。

五、病虫害防治

三七主要以立枯病和疫病为主,立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两三天进行叶面喷施即可,疫病则用70%代森锰锌500至600倍液每隔3天进行一次喷施防治,三七有时也会出现黄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可使用波尔多溶剂喷施,三七最常出现的虫害就是红蜘蛛和蚜虫,可以使用敌百虫或者是吡虫啉1溶剂进行防治效果好。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三七种植方法的相关介绍了,种植户们在种植三七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时间来进行选种整地和播种移栽等方法来种植,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药材”三七种植方法介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226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