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中药材”五味子怎么种?种植成本及效益怎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81026
内容摘要:五味子是一种主要以果实入药的一味中药材,最近很多种植户得到消息就打算加入到五味子的种植行列来,但是五味子种植的技术大家了解的又比较少,不知道如何去种植,那么五味子怎么种?种植成本及效益怎么样?一、五味子怎么种植?1、种子繁殖五味子的种子是密封性极好的,导致五味子的种子发芽时间很慢,一般要在土壤里面埋种2-3个月才会发芽。埋种的地方选择砂壤,湿润性要高,为了保证透气性,种子上面最好覆盖有稻草,然后在覆盖20-30厘米的砂土,一个半月以后每隔7天观察一次,当种子破开后开始育苗。育苗的土壤一定要精细的处理,将土

五味子是一种主要以果实入药的一味中药材,最近很多种植户得到消息就打算加入到五味子的种植行列来,但是五味子种植的技术大家了解的又比较少,不知道如何去种植,那么五味子怎么种?种植成本及效益怎么样?

一、五味子怎么种植?

1、种子繁殖

五味子的种子是密封性极好的,导致五味子的种子发芽时间很慢,一般要在土壤里面埋种2-3个月才会发芽。埋种的地方选择砂壤,湿润性要高,为了保证透气性,种子上面最好覆盖有稻草,然后在覆盖20-30厘米的砂土,一个半月以后每隔7天观察一次,当种子破开后开始育苗。育苗的土壤一定要精细的处理,将土地分成条状,间距20厘米左右,株距30厘米左右,100-150厘米时可以移苗。

2、移苗栽种

移苗对于土壤要求不高,足够保持五味子苗的生长就好。为了方便管理排水,种植地需要挖掘成垄状,间隔在30厘米以上,深度在20厘米左右。移植时间以开春或者秋季中旬为最佳,苗种在移植时要保证其根须不要受损,不然容易影响成活率。坑底一定要施放一定量的肥料,再用土来隔开土壤和根须,填土时不要用力按压,稍微平压一下即可。

3、肥水管理

肥水永远是五味子无法避免的问题,初期一定要保证肥水的充足,幼苗刚移植完就要浇水,后期间隔视情况在7-15天一次。初期的半年要保证土壤干土层不要太深,一般超过3厘米的干土层就意味着这里极度缺水了。为了肥水更好的被吸收,中间对于一些杂草要及时去除,且还需要不定期的松土。一年以后的肥水量可以视情况来释放,五味子的根系较浅,水分会需要的比较多的,肥料种类和其它的果树差不多,以氮磷钾肥为主。

4、田间管理

五味子移苗初期要进行遮阴,以免苗种因为干旱而受到损害。等待遮阴架被拆除后就要准备搭建攀爬架,这样会让五味子有更好的生长环境,搭建架子后还需要将五味子的苗种往架子上面牵引固定。后期为了五味子的产量还需要对其枝干进行修剪,一些枝干过多的五味子树需要将弱一点的枝条去除掉,这样才能保证五味子后期的果实产量。

二、种植五味子成本及效益怎么样?

1、成本

五味子是常见的提成本高收入的药材种植,由于是近几年才慢慢兴起的,所以其种植面积远远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五味子的每株种苗也就几毛到一元不等。种苗投入的话在1500-2000元/亩左右,加上所需要的肥料、杀虫、收获时的人工成本之类的,每亩投入的价格控制在3000元左右。加上种植五味子的期间所需要的精细管理程度很低,所以其成本对比其它的药材是很低的。

2、效益

五味子树的本身不是很高,但是结果量极高,成熟后的采摘很方便。正常情况下五味子会在种植起的第二年开始结果,结果期持续6年左右,8年大小的五味子树会慢慢停止结果。根据目前可靠的数据亩产量在1800斤以上,优质的地方可以达到2600斤以上,干果量在1比5之间,即亩产干果在400斤上下波动,高的可达500斤以上,由此可见种植五味子的效益还是不错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药材”五味子怎么种?种植成本及效益怎么样?”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212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