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天蓝绣球属芝樱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718
内容摘要:芝樱原产美国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密歇根州。朵朵小花形成大片花被,闻起来略有花香。那么你知道芝樱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一、芝樱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芝樱,其实不是樱花的品种,属草本科植物,一茎分成多枝,覆盖地面,这些单瓣的小花儿,因色泽与形态与樱花相近而得“樱”之称。而所谓“芝”,在日文中乃指“蔓生的野草”,“芝樱”之名由此而来。所谓芝樱,实际上是一种草本植物,因其花期就在樱花之后,花形其

芝樱原产美国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密歇根州。朵朵小花形成大片花被,闻起来略有花香。那么你知道芝樱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

一、芝樱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

芝樱,其实不是樱花的品种,属草本科植物,一茎分成多枝,覆盖地面,这些单瓣的小花儿,因色泽与形态与樱花相近而得“樱”之称。而所谓“芝”,在日文中乃指“蔓生的野草”,“芝樱”之名由此而来。所谓芝樱,实际上是一种草本植物,因其花期就在樱花之后,花形其实和樱花也有几分相似,于是日本人就把它称为芝樱。

芝,就是草的意思。芝樱,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北美,近年来我国有栽培,是因为其花朵盛开时形状如同樱花,而茎如矮草(日文[芝])般匍匐于地,被称为芝樱。芝樱,其实不是樱花的品种,属草本科植物,一茎分成多枝,覆盖地面,这些单瓣的小花儿,因色泽与形态与樱花相近而得“樱”之称。而所谓“芝”,在日文中乃指“蔓生的野草”,“芝樱”之名由此而来。

二、芝樱有什么特点

1、耐旱性

此品种根系的须根多而发达,叶片细小针叶、叶表为蜡纸,大大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故极为耐旱,适合公路两侧、护坡与干旱少雨地区的栽植,也是楼顶栽植的首选植物。

2、耐寒性

在北方露地栽植均可安全越冬,在冬季-8℃~-10℃为常绿草本植物,最低能耐-30℃的低温。

3、花期长

芝樱为常绿多年生植物,株限高10~15cm,节间的分生组织细胞活跃,匍匐生长,大连地区4月份开花,盛期如一片粉红色的地毯,并能散发出清香的味道,十分绚丽壮观。花期可持续1.5~2个月,8~9月份又能第2次开花,在半阴处也能正常的生长与开花。

4、管理简单粗放

该品种生长强健、不择土壤、无严重病虫害、生长速度快,成型容易,短期就可铺满地面。

芝樱极为耐旱,叶片为细小针叶,叶表为蜡质,茎木质化,可大大减少水分蒸发。芝樱抗病性强,不生虫害,适应性强,养护简单,并且对土壤、肥料要求不严,无论是土层薄的贫瘠土地、干旱的山坡、还是水边、潮湿地,都可大量种植。芝樱耐寒耐热,气温在-8℃时仍常绿,能耐-35℃低温,抗42℃高温。芝樱适应性强,虽然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在半阴处也可生长。“因为芝樱基本不采用播种繁殖,扩展力不强,所以不必担心其生长失去控制。”芝樱开放出紫、白、红、粉红、淡粉、雪青6种花色,花密集而鲜艳,朵朵小花形成大片花被,闻起来略有花香。芝樱花开两季,花期共长达3个月。

三、芝樱有什么用途

针叶天蓝绣球具备了宿根花卉的不少优良性状,园林用途较多:可种植在裸露的空地上;可点缀在边缘绿化带内;可栽种于岩石空隙间;可与郁金香、风铃草、矮化萱草等花卉混种;可种植在大树下,起到黄土不露天的美化效果;还可种植在边坡地段,不仅美化坡地,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针叶天蓝绣球在园林绿化事业中颇受重视,它不仅覆盖率高、观赏价值也很强,是优良的地被花卉,可替代传统草坪,是良好的地被植物。针叶天蓝绣球以其花期长,绿期长(330-36O天),颇受群众青睐,特别是早春开花时,繁花似锦,喜庆怡人。最适合庭院配植花坛或在岩石园中栽植,群体观赏效果极佳,可做地被装饰材料点缀草坪或吊盆栽植。用于花坛、花境、地被。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天蓝绣球属芝樱是一种什么花卉植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18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