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大厅 » 综合 » 丝网管材 »

平凉项目施工逃生通道 UHMW-PE逃生管道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1200.00元/米
起订: 10 米
供货总量: 1000 米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南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9-05-17 17:36
浏览次数: 523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平凉项目施工逃生通道 UHMW-PE逃生管道

 

采用新材料逃生通道对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进行了设计。 同时,新材料逃生通道的结构尺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结构 简单,拆装方便。 后,通过对新材料逃生通道和钢管进行抗冲击性对比试验,验证了新材料逃生通道应用于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的可靠性。

公司有限公司将于用户密切合作,提供全面的咨询,并详尽的资料供设计查询。致力于打造国内优秀的高密度聚乙烯逃生通道,公司技术部门有资深服务工程师,为用户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及指导,拥有各式机具,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用户提供施工技术服务。诚信服务市场,真心回报客户售前、售中、售后增值服务,让服务不仅仅针对客户终端 ,还与客户建立更为牢固的合作关系。不断努力为我国创新型塑料管道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聚乙烯逃生通道优异性:甘肃塑料新型逃生通道PE隧道逃生通道生产厂家

新材料逃生通道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具有 其他工程塑料无可比拟的耐冲击性、抗压性、耐磨损、抗老化、轻质性,且耐化学腐蚀、卫生无毒、不易 粘附,在国外被称为“神奇的塑料"。因此,其在机械、交通运输、纺织、造纸、矿业、农业、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引用前景。

  重量轻、仅为钢管重量的1/3左右,拆装和搬运方便。

  管道韧性好、抗冲击强度高,受到强外力冲击时瞬间变形,吸收大量冲击能量,  然后迅速恢复原来形状,为公路隧道施工逃生应急救援提供了为安全可靠的保障。

  管道环刚度高、耐压性好、不易变形,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坍塌时,承压能力和抗环境坏能力远远过一般管道。

聚乙烯逃生通道的设置要求

   一、 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φ800mm的承插钢管,管节长度宜为6~8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通道10cm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二、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管道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135°)等。

  三、管道须经加工方可使用,各单位可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要求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逃生管安装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和连接材料,除整节隧道逃生管,新材料逃生管外应同时备足1米、2米、3米短节管道、转接接头。

2. 隧道逃生管,新材料逃生管经加工使用,结合材质及现场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加工,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3.  隧道逃生管,新材料逃生管所用管材采用φ800mm的新材料逃生通道,管节长度为15m,壁厚30mm,管节间可采用直径大于逃生通道直径的套管连接,每端连接1m,采用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材质管材,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4. 隧道逃生管,新材料逃生管采用φ800mm的承插新材料逃生管管道,设置起点为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新材料逃生管逃生通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新材料逃生管管道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新材料逃生管管道冲脱。

5. 隧道逃生管,新材料逃生管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通道的效用。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农村网看到的,谢谢!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sell/299799.html
      重要提示:交易时请认准企业营业执照认证会员农富通会员,确保交易,以免受到损失!以上信息由会员{洛阳世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农村网不保证以上信息真实有效,请仔细甄别.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请联系我们.
同类供应信息
 
产品分类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