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要求,全市农业系统要准确把握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充分认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提高紧迫性,积极适应动能转换对现代农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绿色、安全、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积极培育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主体,挖掘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潜力,拓展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夯实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基础,加快我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发展
落实优惠政策,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大力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和扶持办法,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特别加大对15家省级示范场、94家市级示范场支持力度;通过294家市级以上示范社的典型带动作用,推进同类合作社之间再联合,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产品协会、合作社联合会等,提高合作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大品牌农业,支持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粮食产业要适当调减籽粒玉米面积,增加大豆、杂粮、饲草面积;棉花产业要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整建制打造良好棉花示范市,同时实施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蔬菜产业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积极推进绿色、有机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提高设施栽培的面积和水平,到年底改造陈旧设施3万亩,发展可拆装式日光温室500个。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三品一标”的认证与监管,年内新认定“三品”60个以上;坚持国际标准、农业特色、本土优势,以“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为整体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尽快建设农业品牌强市。引导农民通过流转、托管、并地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力争年底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90万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农技推广智能云平台,实现农技推广服务进村入户。
推进“三链重构”,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加快推进沿黄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链条,把农产品加工业定位为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关键的业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年底力争62%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链条,尽快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展示、配送中心;全年供应京津冀市场优质粮40万吨、瓜菜30万吨,创建京津冀的“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基地。进一步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业态形式,促进农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力争年底发展淘宝村20个;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和经营,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旅游村镇。力争完成沿黄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年投融资6亿元的任务目标,加快示范区多功能展示馆建设,尽快完成沙盘制作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建设,提高示范区整体品牌的展示和推介效果;通过举办“沿黄杯”全省农民书画展览交流会、农产品展销、知识竞赛、摄影展、有奖征文等各类活动,不断扩大沿黄现代农业示范区宣传力度。
夯实农业人才、农业政策、农业生态和农业安全基础
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在市级分行业成立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在县级成立农技推广联盟,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乡村之星”的带动作用,今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农业创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棉花价格补贴等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的利用,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力争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上实现突破;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时、保质完成试点任务。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年底达到700万亩;大力推广水肥一体技术,建成4个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年内推广面积达到4万亩;全面推广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在滨城、博兴、邹平初步建立秸秆收储运及加工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5%;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年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50万亩次,飞防面积32万亩。抓好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检测力度,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年底成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抓好农村沼气生产安全监管,强化农村沼气生产企业和用户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涉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辖区内涉农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覆盖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