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张鹏:苗棚里“育”希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1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581
内容摘要:弯腰起身,手里锋利的刀片,把一盘南瓜苗挨个斜着削去真叶和一片子叶;坐下,拿起一棵黄瓜苗,从茎上端斜削去茎根部,马上与南瓜

弯腰起身,手里锋利的刀片,把一盘南瓜苗挨个斜着削去真叶和一片子叶;坐下,拿起一棵黄瓜苗,从茎上端斜削去茎根部,马上与南瓜苗刀口处贴合,用红色小夹子夹住——整个过程也就两三秒,一气呵成,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德益丰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张鹏手法娴熟。

2023年元旦过后,虽然外面还是寒风瑟瑟,但位于突泉县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的温室大棚里却已是满目绿色,农技师都正忙着育苗和嫁接秧苗,为今年的蔬菜、水果种植开好头、 起好步。春的希望在这里孕育。

“南瓜子要平着放,芽要放在正中间,撒过水后再覆盖保鲜膜,膜的厚度也是有讲究的,太薄太厚都会影响出苗率……”迎着扑面而来的绿意,记者在张鹏的指导下,尝试上手播种。

 

 

张鹏为破土不久的秧苗浇水。

据张鹏介绍,熟练的工人能将播种深度控制在1.5厘米左右,6天后种子就能破土而出。根据企业的规划,13天后嫁接黄瓜,正月初六就可以交付。这个春节,张鹏和工人们要完成18万株的订单生产。

“这批苗主要销往兴安盟境内和吉林的部分地区,2023年总共能育三批次,育苗300万株左右。毛收入能达到150万元。”张鹏说。

回首一路走来的育苗时光,张鹏感慨良多。2010年,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后的张鹏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赴山东寿光学习设施育苗技术的活动。半年多后,张鹏回乡开始尝试育苗。但第一茬西红柿就遭遇了水土不服,因为水、温度、土壤的差异,西红柿成熟后还没有手掌大。好多人劝张鹏放弃,可他偏不,他改变策略,跑去和当地的“土专家”请教,鞋跑坏了好几双,笔记写了一摞又一摞,不断地尝试、总结。终于,张鹏创新推出育苗和嫁接为一体的新方式,2014年,张鹏育出的黄瓜苗抗病力非常强,采摘期能延长两个月,种植收益比传统方法提升30%。这一年,张鹏打开了市场,在政府60万元产业资金的补贴下,张鹏建起了8个温室,成立了兴安盟突泉县德益丰农业有限公司,开始规模化、工厂化育苗。

现在,张鹏和团队培育一年要培育上市300万株蔬菜、瓜果、花卉的秧苗,他们的秧苗成活率、产量好、抗病性高,深受周边地区种植户的喜爱。最让农户感到贴心的是,张鹏在售苗后还会附赠技术指导,什么苗木适应什么水肥,喜欢什么温度,他都细致地教给农户,张鹏也被自治区农牧部门认定为“基层农技推广员”。

“老把式”何凤军种了20多年大棚,每次来定苗都要和张鹏一起探讨种植技术。“2022年我在他家定了3000颗柿子苗,3000颗黄瓜苗,张鹏家的苗成活率高,果实成熟后销路也好,我们都认定了他家的苗。”

在张鹏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大棚种植中来,亩均收入均突破5万元。新的一年,张鹏还计划继续外出考察学习,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尽快攻克西红柿耐储存、但口感硬的问题,早日推出口感型西红柿秧苗。在张鹏眼里,嫩绿的新芽不仅代表着春的喜悦,更孕育着他们新的希望,未来的每一步,他都要加倍努力。

“2023年,希望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劳动,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给种植户们带来更大的效益,让温室大棚成为我们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张鹏憧憬又坚定地说。

作者:曾令刚 张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张鹏:苗棚里“育”希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30111/838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