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湖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不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的“三位一体”理念,耕地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粮食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湖北耕地资源总量减少、地力下降、土壤障碍因子增多等问题,将面临优质耕地占比低、单位耕地面积产能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和需要修复的耕地面积较大诸多问题,应引起重视和解决。
为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荆楚粮”。湖北应结合实际情况,实行用养结合、建管并重,以保质保量为目标,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底线。
增强耕地危机意识,形成耕地保护合力。应对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知,不断增强社会保护耕地的责任感。严守耕地红线;将耕地质量纳入年度考核;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加大土壤科学研究,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织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围绕耕地土壤问题进行突破。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财政力度,设立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科研专项。
提升耕地有机质,培育基础地力。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肥力的基础和核心,应坚持开展提升行动。加大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推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培肥,预计2030年全省秸秆还田率70%以上。鼓励和引导大田使用果蔬茶等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力争到2030年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大优先种植发展豆科、油菜等绿肥,到2030年,全省绿肥等养地作物面积达到800万亩。
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提升土壤健康管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提升监测点设施装备,按每10万亩不少于5个点的标准设点。建立耕地土壤调查数据库,加快耕地质量与肥料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改造规模。全面提升基层耕地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提高耕地质量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耕地质量监测评价设立专项资金,强化人员和工作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