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23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8584
内容摘要:山地连绵起伏,茶园郁郁葱葱,绿叶中白花绽放,村民们在山坡忙碌初冬时节,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依然生机勃勃。4年前浙江省

山地连绵起伏,茶园郁郁葱葱,绿叶中白花绽放,村民们在山坡忙碌……初冬时节,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依然生机勃勃。

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屯上村的“白叶一号”扶贫茶苗,今年正式迎来首采季,“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这里续写。

“茶园带动了我们和周边村寨691户2020名脱贫群众增收,2020年以来务工收入超过1100万元。”望着漫山茶树,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介绍。

以获赠2000亩白茶苗为契机,普安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如今茶园总面积扩大至18.3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3万亩,茶叶综合年产值近17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孔令金表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我们信心满满、干劲满满。”

先富帮后富,白茶苗跨越千山万水落脚小山村

吃完早餐,谭化爱骑上电动车,8点准时来到“白叶一号”茶园上班。山坡上已聚了上百名老乡,趁着天气晴朗,抓紧补种、除草、施肥。

“每月务工收入两三千元,比以前多赚不少呢!”谭化爱4年前还是屯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村里提出发展茶园时,谭化爱犹豫了很久才把自家8亩坡地流转出去,“当时担心茶园发展不起来,吃饭就会成问题。”

屯上村地处乌蒙山腹地,最高海拔超过1800米,人均耕地仅半亩。村里曾尝试在坡地发展一些产业,但因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作物既难丰产也难卖出。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

来自浙西北群山里的白茶苗,为小山村送来致富希望。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在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干部协调下,普安县获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经过深入调研,屯上村被认定为白茶理想种植地,县里提出在这里连片种植1500亩。2018年10月,跨越1900公里的“白叶一号”茶苗在屯上村落脚。

一座造型如叶片的别致小楼矗立在半山腰,这是前不久新建的茶园接待中心。楼下,一条红砖步道通往远处,徜徉在茶园,如同置身美丽景区。

为了种好“白叶一号”,普安县专门制定方案,从建设标准、茶园管护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详细规划,并筹资完善了茶园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屯上村等各受捐村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白叶一号”产业利益联结覆盖到全县2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又延伸到山间地头,沉寂的山坡变了模样。

茶园在绵延,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

11月中旬,在屯上村向村民示范补种新苗时,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斌发现部分茶树的叶子有点卷边,马上掏出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阳光强烈造成的。”通过视频,电话那头的黄杜村技术指导员盛志勇看出问题所在。

解答了杨斌的疑惑,盛志勇询问起新苗补种情况,还交代了一些冬季管护注意事项。一问一答间,两种不同口音的交流声,与基地里的欢笑声、机器声交织,亲切又热闹。

当初筷子长的小茶苗,如今枝繁叶茂,杨斌百感交集:“从茶苗运到普安的那一刻起,后续帮扶就没断过线,确保爱心茶树栽得活、种得好。”

“现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这么好,又有那么多人想着我们、帮助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茶园基地务工4年,张梅两口子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逐渐掌握了白茶种植技术。今年,她自家购买茶苗,种上了4亩白茶,还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回来一起创业。

在屯上村,张梅家不是个例。随着“白叶一号”茁壮成长,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除了1500亩“白叶一号”茶苗,村民们还自发种植了800多亩白茶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普安县委书记龙强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引导乡亲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让茶产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引擎。”

着力补短板,拓展产业链带富更多乡亲

茶叶在上下翻滚中舒展开来,汤色渐渐嫩绿明亮,清香沁人心脾……“这是本地产的‘白叶一号’,经专业机构评测,品质不比原产地逊色。”在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厅里,公司总经理黄仕洪一边沏茶,一边讲述茶叶的故事。

茶园建成第二年,浙江茶叶集团与普安县联合投资建设了“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引进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并以携手合作为寓意注册了“携茶”品牌,帮助当地解决茶叶加工、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从去年茶园试采开始,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到全产业链发展。今年,公司加工出2000多公斤茶叶,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大产业,还要合理分配好收益。”黄仕洪介绍,明年茶园即将迎来丰产期,在春茶开采前,公司将把茶树经营权全部交还给农户,届时茶青销售收入就直接进了村民腰包。“让农户成为茶园种、管、采各个环节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我们撒手不管,公司将继续保障管护、加工和销售。”

打小跟着长辈学炒茶,37岁的黄崇丽制茶手艺好,可曾苦于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茶叶卖不出好价钱。随着普安县茶叶产业链逐渐完善,黄崇丽动了创业的念头。2018年起,她在邻近的楼下镇偏坡村流转来300多亩坡地,购苗种植白茶,严格按照“白叶一号”茶园标准实施管护。

“申请到‘白叶一号’公共品牌使用权,能共享市场红利。”今年,黄崇丽的白茶收成不错,卖出一部分茶青后,她自己加工了700斤干茶,很快就被省外茶商购买,毛利润喜人。

与黄杜村茶苗相伴而来的,是专业技术模式、产业经营门路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补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上下更大功夫,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茶产业特色优势,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松峰说。

“‘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含在口中甜在心。现在政策真是好,永远不忘党的恩……”普安山歌婉转悠扬,回荡在那青青茶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1123/836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