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山东淄博的大地上到处洋溢着喜悦。果园里,苹果褪下了纸外套,享受阳光的滋润,换上一身吉祥的“沂源红”;成堆的大葱,剥皮打包,整齐地送入冷库,等待发往全国……
这一幅幅美好的丰收景象,得益于在农业农村部支持和指导下建成的冷藏保鲜库。这些保鲜库,不仅有助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还可以帮助种植户买全国、卖全国,甚至让加工产品出口国外。
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西崖村周围,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壤含钾量高,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于地瓜种植。
笔者来到淄博乐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时,正值地瓜大规模收获的时节。总经理杨立爱告诉笔者:“我们基地以前种200多亩,这两年扩大了种植规模,今年种了600多亩。之所以敢种这么多,是因为2020年建成了7500立方米的仓储保鲜库,可存200万斤地瓜。”
地瓜收获后,储存一直是个大问题。2020年初,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找到杨立爱,介绍了农业农村部的补贴政策。杨立爱立马决断,投资400万元建设数字化控制温、湿度的智能冷鲜库。“地瓜在地头的收购价是1元/斤,从中挑出品相好、大小均匀的存到春节时销售,可售6元/斤。”杨立爱说。
田间地头的冷库建设,最主要的作用是让种植户有了议价权。桓台县绿田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了200亩阳光玫瑰葡萄。合作社负责人王强告诉笔者:“以前没有冷库,葡萄品质再好,收获季价格也提不上去,收购商叫价10元/斤,不卖就会烂到树上。”
2021年4月冷库建成后,合作社的葡萄有了议价权。二级三级果目前收购价是3元/斤至5元/斤。合作社将葡萄存在冷库里,元旦后可卖30元/斤,相当于现在一级果批发价,使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加工才能有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冷库建在田间地头,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高青金念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大白菜、胡萝卜、土豆、洋葱、大头菜等。“蔬菜种植收获、出货不及时,不仅品质没法保证,损失也巨大。这几年,借助补贴政策,合作社陆续建设了5个保鲜库和2个冷库。”合作社负责人李元岗告诉笔者,建冷库时,他们把加工车间建到了一起,特别方便。
李元岗领着笔者参观了大白菜的加工流程,分拣、漂洗、切块、漂烫、包装全自动化,这些半成品、成品进入冷库,由冷藏车送往烟台码头,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淄博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突出产业需求,围绕鲜活产品,聚焦新型主体,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仅2020年和2021年,我市就建成了178个冷库,提升了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稳产保供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使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推动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赋能数字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溯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