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木耳种植拓宽山区乡村产业振兴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541
内容摘要:去年,在村干部的邀请鼓励下,我回乡流转了100余亩旱地,开始种植黑木耳。日前,河北省涞源县银坊村乡韵种植家庭农场主李新军说

“去年,在村干部的邀请鼓励下,我回乡流转了100余亩旱地,开始种植黑木耳。”日前,河北省涞源县银坊村乡韵种植家庭农场主李新军说,近年来黑木耳市场价格和销售量非常稳定,他出去务工也曾经种植过黑木耳,就决定回来搞起“老本行”。

银坊位于太行山区,山谷中一块块的山坡旱地,已被密密麻麻的地摆黑木耳菌棒取代,一棵菌棒上有200多个小孔,黑木耳正争先恐后地从中钻出来,迎来了第一茬采摘。

看着山谷中的“木耳阵”,李新军说:“回来创业,除了家乡情结外,还是看中了山里的地理条件,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且没有任何污染,生态气候非常适合黑木耳生长,种出的木耳品相佳。”

“由于是山坡旱地,之前种一季玉米,按正常年份亩产800斤算,不去掉农资和人工,收入1000元左右。”该村村干部梁玉虎说,“两委”决定大力支持李新军流转旱地,帮助他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2亩坡地,打造成了今天全县地摆面积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基地。

今年初春,李新军雇佣农民开始平整土地,安装设备,4月份开始摆下“木耳阵”,50万棒菌棒整齐地摆放在地里,如今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李新军满怀憧憬地算账:“相比大棚种植,地摆模式成本更低,1亩地摆9000棒左右,加上喷灌设备全部投入约2.6万元,一般情况下一年能采摘六七茬,干木耳总产量6.5万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每斤35元计算,年底产值约230万元,亩均利润1万元上下。”

村“两委”也算了一笔账:采摘木耳需要大量人工,5月末开始进入旺季,至11月中旬结束。李新军农场一年用工4000多人次,每天每人100元左右,就能给村民带来40万左右的工资收入。

梁玉虎说:“我们村有700亩地,基本上都是种一季玉米,一年粮食收入也不过60万元。”相比脱贫攻坚时的光伏和养鸡收入,黑木耳产业成为村里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而且,黑木耳菌棒可以和牛粪混合,重新做成双菌菇菌棒,继续出产新菇。包菌棒的塑料袋可回收再利用,生物颗粒可以在热电厂燃烧发电,形成了闭合的无污染模式。

李新军准备继续扩大流转面积,将地摆菌棒从50万棒增加到300万棒。同时,将黑木耳和生产技术传授给更多乡亲,建设自己的菌棒厂,延伸黑木耳的产业链,“和大伙儿一起打赢‘乡村振兴仗’!”据了解,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带动76个村1万余人走上“木耳振兴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木耳种植拓宽山区乡村产业振兴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1114/836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