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在吉林省白城市联合举行耐盐碱油菜示范现场观摩、盐碱地修复改良研讨等活动。在白城市农科院镇南盐碱地生物修复试验示范区,科研人员现场介绍,已在此开展多年连作燕麦复种油菜试验,油菜翻耕作绿肥,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肥力,修复改良盐碱化土地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介绍,耐盐碱油菜具有成本低、耐低温、生长快、生长量大、覆盖度高,作绿肥(或作饲料过腹还田),能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多功能利用,农牧结合发展循环农业,边改良盐碱地,边有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改良盐碱地很有特色的大田作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提出,吉林省盐碱地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盐碱地,改良策略应有所不同。他建议要关注工程性排盐、排碱,通过应用新技术,把盐碱洗出来,同时要利用好微盐水、微碱水,降低治理成本。此外,通过油菜做绿肥等手段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加环境结构的缓冲能力,有望成为东北地区改良苏打型盐碱地的新措施。
相关专家建议,油菜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见效快、不反弹。未来要重视产业化发展,形成产业链,实现畜禽粪便、菌物、秸秆、盐碱地改良良性循环,使盐碱地得到更好治理。
华中农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教资源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共同开发盐碱地饲料油菜,解决盐碱地制约农业生产的现实难题、盐碱地改良修复的突出难题,通过研发成果和技术集成示范,加大对盐碱地油菜、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发深度和推广的力度,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盐碱耕地治理试点、后备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希望相关地方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各类科研团队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验。农田建设管理司将继续对相关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同时还将继续在政策、规划、机制方面多做探索,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
邓秀新、傅廷栋、李玉、金宁一、李天来、陈温福、侯水生等多位院士专家,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科技教育司,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