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助力乡村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2  浏览次数:8830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是农业农村部属新闻宣传单位,“国字号”现代传媒机构、大型综合性影视创作生产基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三农”影视创作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农”题材影视作品承载广袤农村的时代变迁,需要紧跟时代、讲好故事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农村题材影片,是随着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不断演变、发展、成熟的。有着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辉煌灿烂,1949年到1966年生产的728部故事片中,农村题材就有178部。有着改革开放的佳作频出,如《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人生》、《乡情》、《老井》等,都已成为经典,定格在几代人的记忆中。有着进入新世纪的勇毅前行,农村题材影片虽然式微,但也时有佳作,如《暖春》、《美丽的大脚》、《天狗》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农村题材影视创作再度活跃,《十八洞村》、《真爱》、《百鸟朝凤》、《丢羊》、《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秀美人生》、《隐入尘烟》等高质量作品应运而生。

一定意义上讲,“三农”题材影视作品既是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农民的奋斗史和心灵史。一部部作品联结起来,就为人类留下了乡土中国的历史画卷。伟大时代需要伟大作品,伟大作品讴歌伟大时代。中华大地正在进行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实践,既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严峻考验。作为“三农”影视创作的“国家队”,我们切身感受到新时代赋予的职能使命,必须以更大的责任担当,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为时代立传,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三农”题材影视作品是田野里长出的艺术之花,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影视作品不是无根之本,离不开肥田沃土的滋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新一代年轻人从乡村走向城市,离“三农”距离远了;大部分创作者在影视公司、影视院校里学习成长,对当下的乡村生活处于缺席状态,对“三农”感情淡了;很多编剧没有农村生活,在资料堆里体验,靠合理想象创作,使“三农”镜像虚了。不识真农村,何以出精品?农村是片希望的田野,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广大创作者是“三农影视创作的具体实践者,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导向,置身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做到“身入”、“心至”、“力行”,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

“身入”就是深入群众,力戒“人到神不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作者要利用乡村采风的机会,放下身段、放低姿态,深入生活了解农民,用心用情感悟农民,独具匠心塑造农民,这应该成为所有创作者的自觉追求。“心至”就是倾注真情,力戒“人到心不到”。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方显两脚泥。创作者要厚植“三农”情怀,自己动了心的作品,观众才有动情的时候。“力行”就是开拓创新,力戒“人到力不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关键在创新。乡村振兴中不乏生动故事,创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力,创意创新创造,讲好“三农”故事,唱响“三农”声音。

“三农”题材影视作品面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需要搭建平台、做优传播

人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对“三农”题材影片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商业化影片“叫好不叫座”,院线排不上;公益类题材满满正能量,却常看不到;科教类影片不时拿大奖,过后就束之高阁。任何文艺作品,没有进入传播领域获得受众消费,都难言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实践中我们感到,必须搭建平台、做优传播,给“三农”题材影片一个出口。

抓牢农村数字院线建设这个基础。据统计,全国共有52.4万个放映点,使电影放映可以直达村镇,2021年农村地区新增票房过亿大片34部,公益放映场次约961.5万。用好互联网络专题专栏这个渠道。目前,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占总体网民的27.6%,农民群众在手机上看电影、追网剧已不再稀奇。我们不仅策划推出一系列“三农”题材短视频,还与人民视频合作开设“云上影院”,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惠及亿万农民群众。办好千场公益电影放映这个活动。中国农影携手中宣部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围绕“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乡村振兴公益电影行”组织千场公益电影放映,已被农业农村部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10项活动之一。建强中国农民电影节这个品牌。中国农民电影节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主体,让农民群众当主角,共过节、广受益、得实惠,是举办农民电影节的初衷,通过多方携手、共同努力,把电影节办成农民自己的节日,成为广大创作者定期交流的平台,成为“三农”题材影片展示的舞台。同时也希望电影院线、电视台、剧院、直播平台等,或开设影视专区,或组织主题展览,加大乡村振兴宣传力度,推动精品创作和传播。

“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处于“不讨好、不吃香”的市场状态,需要行业关注、多方支持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的推进,城市院线蓬勃发展,众多商业电影取得良好票房,而“三农”题材影片则倍受冷遇,处于“较高艺术评价、不佳市场反响”的困境。正像有人说的:“导演不愿导,演员不愿演,编剧不愿编,公司不愿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衡量评价“三农”题材影片,不能过分强调“票房就是硬道理”,应当超越纯粹经济的视点、经济的尺度和经济的标准,而应当有一种文化的视点、文化的尺度和文化的标准,要看到“三农”题材影片不仅能给观众提供娱乐,同时还承担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任务,担负着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和教育感召群众的文化使命。

与此同时,扶持引导“三农”题材影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府主导,希望国家建立专项扶持基金或设立专门奖项,对农村题材影片实行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使它们在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引领创作“三农”题材影片,则需要行业关注和社会支持,希望建立“三农”题材影视联盟,鼓励和呼吁更多高素质的影视工作者加入到“三农”题材影视创作中来,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用镜头记录一个美丽新农村,用光影助力乡村振兴大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孙密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助力乡村振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922/8342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