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桃树“下”的致富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62
内容摘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在河北省定兴县杨村镇杨家庄村的桃树下,有了新的惊喜。食用菌与桃树形成的立体种养方式,让桃树下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在河北省定兴县杨村镇杨家庄村的桃树“下”,有了新的惊喜。食用菌与桃树形成的立体种养方式,让桃树下农民的致富路更宽了。

“没有想到这些修剪下来的桃树枝还能派上用场,而且经济价值还不低。”杨家庄村村民佘红林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农业项目。他所在的定兴县杨村镇享有“河北省鲜桃之乡”美誉,品种涵盖“京玉”“九宝”“绿化九”“京红”等,年产桃1800万公斤,主要销往北京、沈阳等地。这次他尝试的项目是依靠桃树枝做基质培育灵芝、香菇等食用菌。

原来杨村镇有桃树7000亩,这些树木除了村民增收,每年还产生一项季节性的难题。“以前修剪下来的桃树枝完全没有地方去,只能烧掉,既不环保也有引发火灾的隐患。”杨村镇党委书记任才把村镇桃产业发展难点,告诉了同乡人天津创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佘芝。佘芝离乡创业多年,能为家乡农业产业作出贡献,是多年夙愿。“在天津南开区科技局工作人员的引荐下,我们找到了天津农科院专家,从而有了种植菌菇的设想,既解决了镇里桃木枝利用的难题,又开创了新事业。”佘芝还表示已与镇里约定好,将批量收购进行桃制品深加工,对两个产业一起支持。

30岁的佘红林在村里算是好学的“新农人”。今年5月,他就与10多名村民一起加入佘芝投资的“忆享桃集食用菌种植基地”。短短几个月时间过去,一期20亩6个现代化食用菌种植大棚在杨家庄村建起。“之前我们都不会种植食用菌,天津过来的农科院专家全程指导种植,既能学到新技术,又可以增加收入,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几千元,大家都很高兴。”佘红林介绍,这些利用桃树修剪后废弃的树枝资源研发的菌棒,已经成为村民心中的宝贝。

这项“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创业,蕴含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的先进技术。此前,这里修剪后的桃树枝因为没有很好的项目利用而废弃,长期没有利用价值。桃树林下有发展经济作物的空间,却没能诞生生产食用菌这种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我们团队通过自己的研发技术,科学配比菌棒培养料,提高了桃树枝栽培食用菌的适宜性,甄选适应桃树木屑产生的木腐菌的灵芝和香菇,并指导种植。”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农科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室主任陈晓明博士带领团队,从建设大棚开始介入了技术支持。“这里的大棚完全是现代化的,有自动喷淋设备,有温湿度调节设备,通过我们自有技术成果培养的菌棒污染率低、菌菇质量高,还可进行菌糠有机肥生产。”陈晓明带领团队成员多次来到村里指导,还将保鲜加工所编著的食用菌栽培、加工系列丛书捐赠给村民。经过半年多努力,杨家庄村的6个现代化食用菌种植大棚迎来了丰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桃树“下”的致富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824/832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