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科学与艺术:永远相伴的情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0  浏览次数:811251
内容摘要:当代科技艺术深深地扎根于艺术生态系统中,但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还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人们往往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互对立的,正
 当代科技艺术深深地扎根于艺术生态系统中,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还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人们往往认为艺术与科学是相互对立的,正如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所说的那样。科学往往使用抽象数学公式,而艺术使用具体的表达形式。本文通过对历史情境中的艺术作品加以分析探究科学艺术间的真实关系。

科学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摹仿始于古希腊是西方艺术理论中最为常用的概念,而使艺术对象逼真再现则是传统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解剖学与光学的发展帮助艺术家们实现了这个伟大目标,使艺术与科学在视觉艺术上表现出和谐统一·芬奇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为了找出情绪的来源及表达·芬奇绘制了240多张人的动作解剖图

16世纪透镜的发明促使了具有调焦、调亮度功能的暗箱诞生,许多艺术家将其当作一种绘图工具。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家维米尔就采用这种方法作画。值得惋惜的是这种暗箱技术如今已经失传。

科学与艺术的相爱相杀。

19世纪摄影术的出现,对艺术家们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同时也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段,艺术家们纷纷借助照片来进行艺术创作。这里面包括梵高、高更、德加、劳特累克、毕加索等人。

《舞台上的舞女》采用鸟瞰式构图定格-动态的手法抓住了运动的瞬间,便是艺术家研究摄影所得到的灵感

19世纪后期一批前卫艺术家有意识地与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进行决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探索。正如吉姆?莱文在书中说的创造新形式是它的重要任务。自从印象主义大胆涉足光学之后,艺术开始分享科学的方法和逻辑。出现了利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立体派,具有工业技术效果的构成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包豪斯、以及达达主义分子图解方式。甚至连运用弗洛伊德梦境世界理论的超现实主义形象和受精神分析过程影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行为方式,都是试图用理性的技巧来驾驭这些非理性的事物

欧洲和北美的新艺术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汹涌而来,这种新潮流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流派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与现代艺术追求纯粹形式不同,在表达手段上无所不用,尤其是当代科学原理技术手段的使用,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学、人工智能、纳米技术与数码影像等,甚至出现了取代手工技巧的绘画机器人、生成艺术,产生了光效应艺术流派与新媒体艺术类型以及数量众多的无流派的独立的科技艺术作品,创造了全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形态、审美体验。

数学方程所展现分形艺术用计算机计算分形函数并生成图像,这与黄金分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审美领域具有无可否认的艺术价值。

光效应艺术是光学的艺术,采用幻觉的色彩、赫曼方格等几何图像样式或强调对比的技法,以呈现强烈错视效果的抽象绘画。光效应艺术只作用于人的视觉生理反应,不承载任何具体的生活经验与广阔的精神世界。

新媒体艺术运用计算机等最前端的数字科技,发展出惊人的成果,虚拟与真实混合的世界刺激了新一代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德国艺术家波普的人工智能作品——《比特水幕》包括两个结构:水循环和信息流。128个喷嘴由同步电磁阀控制,水滴从喷嘴中间隔喷出,滴落到地面上之前清晰显示图文,随后即被新的图文取替这种瞬间的数据流揭示了数字化过程与社会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是以青草和叶绿素的光敏感为基础,创造出一系列光合作用照片中的一幅,作者自制了一些负片,让草籽在通过负片的阳光下发芽生长。在负片的影响下,草丛感受到不同的光照,因此长出不同深浅的绿色,形成一幅照片出一幅照片需要数周时间。随着时间更长,照片还会慢慢褪色,逐渐消失。这样的艺术灵感来源于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合作。

科学与艺术的前世今生。

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现代科学的崛起对艺术的巨大影响。首先,是对艺术观念的冲击。抽象主义否定艺术再现的重要性,突出强调线、面、形、色的纯抽象本质,适应于科学的抽象思维、未来主义崇尚机械或速度的美感,回应20世纪初的工业文明。其次,是对艺术家地位的挑战,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界限被打破。事实上,许多当代科技艺术作品就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跨界创作完成的。再次,对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当代艺术的某些技巧可用科学技术来代替,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空间、媒介、对象,使当代科技艺术成为独特的、进步的美学新类型。

保罗·弗里特兰德是英国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动力光雕塑家。他利用动力系统使高速旋转的绳索产生双螺旋形的雕塑,计算机控制照明系统并实时生成不断变化的抽象图像,由高功率视频投影仪投影照亮雕塑。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确实对艺术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对艺术发展所提供的营养与动力。在人类文化生态的链条上,艺术与科学是相互纠缠的孪生兄弟,亦如在生态圈中地衣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藻类行光合作用提供养份给菌类,菌类提供水份和无机质给藻类。艺术和科学应该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像生机勃勃的物种一样,艺术与科学也有一种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能力。人类创造力的最有活力的证据之一就是在这种文化生态中的新的艺术样式的发展。

新时代文明的进步有赖于艺术与科学汇聚产生的奇点。(文/毛天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科学与艺术:永远相伴的情侣”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820/8328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