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科技全产业链服务小站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33
内容摘要:米粒饱满,均匀一致,富有光泽,形容的就是天津人熟知的小站稻。眼下,河渠纵横交织,洼淀坑塘星罗棋布,天津武清区的小站稻一片

米粒饱满,均匀一致,富有光泽,形容的就是天津人熟知的小站稻。眼下,河渠纵横交织,洼淀坑塘星罗棋布,天津武清区的小站稻一片生机绿意。

为精准服务武清区小站稻,千方百计帮助稻农增产增收,去年年初,天津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抽调精锐科技骨干,成立了小站稻科技服务站,把科技服务站建到了田间地头,实施育种家服务小站稻全产业链模式,助力武清小站稻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站的专家们主动对接农户需求,实地考察、村民座谈、走访入户,提供专业建议,使农户真正成为小站稻产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天津市华铭家庭农场是服务对象之一。服务站建立之初,站长苏京平就开始与家庭农场对接,了解到农场在发展方向、主打产品确定、品种选择及种植技术方面有着迫切需求。为此,苏京平特地邀请农科院区划所孙国兴研究员进行现场考察指导,经过专家的实地调研,对华铭家庭农场长远发展提出了“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试验引领、逐步推进原则”的建议。不久后,农场扩大规模,农场流转土地面积达到5000亩,这对科技服务站专家团队的要求也更高了。随即,科技服务站成员与农场主负责人王春艳一起制定了当年的种植计划,将高端优质小站稻品种“金稻919”作为主导品种,并因种因地制宜,制定基质育秧技术、减氮绿色栽培技术、稻蟹混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丰产增效技术等新技术10余项规程,规范农场依规依标生产。

粮食产量多少,关键还得看土壤肥力。苏京平联系到了农科院资环所专家,为农场进行了土壤取样检测,根据基地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确定了施肥方案。

去年4月,面对育秧时大风低温天气,服务站和科技指导小组及时到现场指导上水护苗,并及时喷施碧护等有效药剂;收获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督促家庭农场及时收获,并为家庭农场联系收割机10余台,终在暴雪来临前完成收获。科技服务站专家团队护苗育秧的努力,和农户是一样的,克服过育秧时的大风低温、插秧时的干旱缺水、收获时的狂风暴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年5000亩稻田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725公斤,稻谷总产量达到362.5万公斤,年总收入达到900多万元。

尝到科技帮扶甜头的华铭农场,2022年又在科技服务站和指导小组帮助下,准备开展稻油耕地绿肥休耕、稻蟹混养、吨粮杂交稻示范等多个项目,农场对科技服务站的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市农科院进行的科技服务站服务情况调查中满意度达到100%。

农作物研究所负责人介绍,2021年底,天津市武清区被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与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签订“小站稻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围绕武清区小站稻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小站稻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和院县共建农技推广相结合的产学研新模式,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和小站稻振兴的示范区和样板田。

自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农作物研究所先后在武清区召开专题技术讲座2次,技术培训会或现场观摩会5次,开展技术指导120人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14个。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促进武清区小站稻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通过引导稻农种植高端优质类小站稻品种“金稻919”和高产优质类小站稻品种“津育粳22”,加快了武清区小站稻品种结构调整。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小站稻现代化智能化高端米加工示范基地作用,优先为武清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普通精白米、留胚米等特色高端小站稻米加工技术服务。进一步实现武清区地缘优势与先进技术双向融合,推动武清区小站稻高端米产业全面发展,拉长小站稻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稻农增产增收和产业升级。

截至目前,农作物研究所先后助力天津市华铭家庭农场、天津市德虎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天津建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天津市傲然家庭农场等近10个新型经营主体,注册自有大米商标近20个,打造“秋日思米”“金穗思秋”“上马台佳傲然大米”等主导小站稻品牌3个。目前,武清区小站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万多亩,圆满完成了阶段目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科技全产业链服务小站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819/832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