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夏粮再丰收,分量沉甸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1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50
内容摘要:夏粮增产丰收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放眼广袤田畴,农业

夏粮增产丰收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

放眼广袤田畴,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激发出澎湃动能,大国粮仓的根基越来越稳

金黄麦田,籽粒饱满,掂一掂丰收分量沉甸甸。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48亿斤,增加28.7亿斤。“丰收答卷”令人振奋,丰收背后的智慧和汗水更令人鼓舞。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了充足底气,也为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和全球食品安全作出了中国贡献。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勠力同心共担重任,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群众攻坚克难辛勤劳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粮食丰收,从来都不能指望“天公作美”,从来都是靠想尽、用出千方百计。今年夏粮丰收着实来之不易,克服了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是在遭遇去年罕见秋汛后的抗灾中夺丰收,是在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从调整种植结构、扩种春小麦稳住种植面积,到开春后狠抓促弱转壮弥补前期影响,各项措施综合发力,为夏粮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打硬仗要有硬措施。政策好,稳住了种粮预期。中央财政安排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60多亿元,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300亿元,再次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强农惠农政策落入田间,打牢了丰收基础。田管实,攻坚克难夺丰收。即便疫情出现反复,但“农时一天不耽误,农田一亩不撂荒”,抗涝保播、促弱转壮、防病治虫、机械化抢收,环环紧扣抓生产。农户辛勤耕耘,政策精准发力,措施落地生效。事实证明,面对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政策好和人努力对确保粮食丰收的作用更加重要。

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夏粮增产丰收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麦,到农机“长眼睛”“装大脑”,麦收速度不断刷新,乡亲们收麦方式的变化见证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农民种粮挑上了“金扁担”,现代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从“望天收”的低产田升级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夯实了增产增收的基础。

根本性的改变还体现在经营方式、组织方式层面。过去种粮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如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抱团种粮,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助力粮食颗粒归仓,丰收变增收。小农户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容易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扶持小农户,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改造小农户,确保小农户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掉队。放眼广袤田畴,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激发出澎湃动能,大国粮仓的根基越来越稳。

来之不易的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注入信心。各方面不懈耕耘、接续奋斗,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有力有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分区分类落实防灾减灾、防病治虫措施,一定能生产出更多优质粮,将“中国饭碗”端得稳稳当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夏粮再丰收,分量沉甸甸”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801/831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