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真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6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81324
内容摘要:新华社西安7月15日电(记者姚友明)14日,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在线刊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

新华社西安7月15日电(记者姚友明)14日,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在线刊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并通过敲除感病基因,使得小麦不易遭受条锈菌的侵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洁教授是该文章通讯作者之一。据其介绍,小麦感病基因的发现及机理研究兼具理论性突破和生产应用价值,是提升我国种业原始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性突破。“该成果打破了目前小麦主要利用抗病基因育种的传统思路,丰富了抗病育种可利用的基因类型,开辟了小麦生物育种新途径,为我国现代生物育种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王晓洁说。

小麦是世界种植最广泛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25亿人口提供主食。然而,病虫害常造成小麦产量重大损失,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小麦条锈病是气传性的真菌病害,具有易传播流行特性,是小麦头号重大生物灾害,被称为小麦“癌症”,在全世界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发生过8次小麦条锈病大流行。

小麦条锈病因条锈菌而发病传播。该科研团队聚焦小麦条锈菌寄生特性,挖掘出全球首个被病菌毒性蛋白利用的小麦感病基因TaPsIPK1——编码胞质类受体蛋白激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该团队精准敲除感病基因,破坏了毒性蛋白和感病基因的识别和互相作用,形成了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在大田试验中,被敲除感病基因的小麦在保持作物主要性状品质的前提下,展现出了高抗条锈病的特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真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716/831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