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暑假来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同学们来到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尹家村、万载县大坪村等地的田间地头,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
对于尹家村的村民来说,食用菌种植是实现增收的主要渠道。自2020年起,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尹记家庭农场开始使用自动供暖增湿装置以及防止水滴生成的种植大棚,通过改变通风口方向、在棚内安装特质塑料薄膜等方式,使棚内达到恒温效果,让泥土不易结块。在科研团队指导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定期前往尹家村观察菌包长势,经过不懈努力,大棚内菌包的污染率大大降低,黑皮鸡枞的产量、品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基地的采收、削根、分级、包装等工作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户均增收3000余元。
“要不是这些大学生,不畏严寒酷暑,一次次来村里帮我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我的蘑菇也种不了这么好。我打算明年再扩建两个大棚,不仅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更希望村里的乡亲也能用这小小菌菇把腰包鼓起来。”大坪村的农户闻大爷说。
万载县地理条件好,气候变化小,全年降水量较充足,是种植食用菌的理想环境,故香菇、平菇成了万载县主要的食用菌种植品种。近年来,闻大爷一直在寻找种植价值高的食用菌,通过多年的实践,选定培育黑皮鸡枞为基地的主要农作物。前几年,他使用了科研团队研发的优质菌包和循环式干燥设备,黑皮鸡枞菌包单个成本价较市面上的降低了15%,产量还提高了将近7%,产量上去了,销售鲜菇的同时还能深加工烘干销售。
“来到田间地头,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平常所学融入实践中,让农民伯伯改进种植技术、提高收入,我非常开心。”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谭康馨说。近年来,在专业导师带领下,同学们针对黑皮鸡枞菌种植存在菌棒易感染、种性不稳定、出菇周期长、大棚能耗大等问题展开技术研究,通过独创菌包后熟技术、野外选育优良新品种、优化种植设备管理、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等方式,降低菌棒感染率,促进生产质量和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