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肖勇:田埂上的“土专家” 把食用菌“打码上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3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50
内容摘要:土鸡、羊肚菌正在砂锅里小火慢熬,再过一小时,这锅靓汤将被端上餐桌,这是肖勇今年从自家田里收获的第一茬羊肚菌。和羊肚菌朝夕

土鸡、羊肚菌正在砂锅里小火慢熬,再过一小时,这锅靓汤将被端上餐桌,这是肖勇今年从自家田里收获的第一茬羊肚菌。

和羊肚菌朝夕相处6年,肖勇已成为四川德阳名副其实的“羊肚菌大王”,凭着独特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带领家乡上百农户,在500亩的田间地头,每年种出超过1000万元销售额的羊肚菌。

源起山野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肖勇了解到羊肚菌人工种植,知道了四川是羊肚菌人工种植的发源地。“把家乡的好产品带出去,可以造福乡里,并且成就自己一番事业。”

为了提升“农民”的自我修养,成为羊肚菌专家,他跑遍四川农大、四川省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地,向相关专业人士取经,或者自己翻阅论文和专业读物。为了制作种子,他把老家的平房,改造成了接种间,冷藏室,烘干室,从育种到粗加工,一项不漏。面积不大的房子里既有蒸汽发生器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有科研气质十足的显微镜。他经常一个人蹲在实验地里,看菌丝、看原基的生长情况,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寻找和培育更优良的菌种,每年春天惊蛰之后,肖勇便带上干粮,爬上高山,寻觅野生羊肚菌。

绵竹和茂县接壤处的龙门山脉,是肖勇常去的地方。野生羊肚菌在落叶林下时有生长,在四川多见于海拔1600以上山林中。肖勇知道它们往往藏在临近山泉的背光处,在阔叶林泥土的腐殖层中探出菌帽。

人工种植的羊肚菌菌种都源自大山,在高温灭菌后的培养皿中接种,于山中完成小范围的试种后,肖勇最终会选出三五个品种,培育成当年的“明星作物”。

田野流行色

从德阳市区到孝泉镇菖蒲村半小时车程,肖勇的小厂房就坐落在乡间的水泥路旁,四周是绿油油的稻田。

天气炎热,田里已不产羊肚菌,风吹稻田的夏日,是肖勇一年中稍微清闲的时候。种植羊肚菌稳定盈利后,肖勇把自己的菌种提供给周围农户,决心一起发展家乡的羊肚菌产业。

此后,每年霜降节气一过,近500亩的土地上便支起黑色大棚,羊肚菌在其中恣意生长,黑色成为乡村的另一种“流行色”。

如今,肖勇自己种植近80亩羊肚菌,周边的农户加起来有500多亩,每亩地每年可以为农户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

但是几年前,当肖勇拿出自己精心培育的菌种时,很多农户并不敢买。“羊肚菌种植成本比较高,仅种子和营养袋,一亩便需要5000元,加上人工费、土地租金,还有设施棚,各种农机,一亩成本大约要8000元至1万元。”肖勇说,“而且羊肚菌娇贵,对温度、湿度敏感,一热就死,浇水时机不对也死。”此外,新鲜的羊肚菌只能保存三五天,卖不完的鲜货必须有专业的烘干流程将其制成“干货”保存,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烂掉。“种植户没有这样的加工条件。”肖勇说。

琢磨再三,肖勇想出了一种新模式。他干脆自己培育菌种提供给周边农户并指导技术,让农户出土地和大棚。种植所得的羊肚菌统一由肖勇进行回收和销售。

这样的方式减轻了农户的种植门槛和加工的成本负担,打消了农户种植羊肚菌的顾虑。通过统一销售,又可以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农户自己卖的话三五百一斤就卖走了,我们把农户的货回收,进行分级包装再出售,价格高出不少。”肖勇说。

为了保证质量,肖勇要求所有农户遵照统一的种植标准。每年下种前,肖勇会到镇上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帮助更多农户学习到最新的羊肚菌的科学种植方法。而在羊肚菌的生长过程中,还可以获得专业指导。

拥抱新技术

肖勇的货不愁卖。部分羊肚菌销往国外,以“冻货”的方式远走俄罗斯,或成为日本餐桌上的精致料理;在国内,除了部分消费者直接采买,大多数货物都是供给商户,其中又以餐厅收购为主。用肖勇的话说,发个朋友圈就能卖掉不少。

最近,肖勇开始琢磨如何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如何实现产品品牌化?“我们不仅要把老百姓的货卖掉,还要有质量地卖掉。”因为高利润,市场上的羊肚菌产品鱼龙混杂,“有质量地卖”并不简单。

肖勇所在的德阳市旌阳区,近几年正在全方位推进数字农业,新兴技术为羊肚菌的品牌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去年,在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学习会上,肖勇接触到一种特别的“码”,消费者只需要手机一扫,便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朵羊肚菌的来源,包括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是第几茬收割以及品牌介绍、产品特性等。

这是旌阳区政府联合腾讯公司、洞洞科技打造的“旌阳链”,上述所有的数据都被登记在了基于腾讯区块链技术的链上,每一朵“羊肚菌”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明明白白记录在码上,永久留存在区块链中。

技术赋予羊肚菌的“码”,让肖勇不再担心假冒伪劣产品的恶意竞争。消费者放心购买农品,对品牌的认知也随着每一次扫码提升。

农作物“打码上链”潮流已在旌阳区兴起,肖勇是首批“码农”。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飞龙介绍,目前接入“旌阳链”的农户已接近300家,未来将拓展到2000家左右。

生意长在“码链上”,让金融进入农业的门槛降低。农业的回报周期长,且金融机构无法掌握农户种植准确的数据,农户和种植企业相对难得到金融方面的支持,码链溯源因其系统和相对完善的数据表现,使得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实际能够发生作用的效率大大增强,农户、农业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社获得金融支持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高投入成本不再是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阻力。”肖勇嗅到了机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肖勇:田埂上的“土专家” 把食用菌“打码上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630/8303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