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菇330斤1321元,三级菇110斤165元,总计1486元——这是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玉溪镇淞江村菇农最近的一张食用菌销售单。
菇农郑代志在淞江村食用菌园区租赁了3个食用菌标准大棚,前期投入14余万元。他说,政府每一个大棚补助8000余元,如果管理好,3个大棚一年下来可以收益近10万元。郑代志推着采摘车,在菌棚里穿梭采摘。“快的时候20分钟采摘一筐。”他说。
淞江村食用菌园区总面积达200余亩,共有110个大棚,园区内生产设施设备齐全,现冻库700立方米,可冷藏鲜菇500吨。园区建成以来,已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50万元以上,解决当地群众长期就业300余人,增加当地群众的务工收入150万元,每季总产值在700万元左右。
老百姓能不能富,要看产业发展得怎样。道真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还成立了县级食用菌产业园区党委,构建“领导小组+农业农村局+工作专班”组织体系,建立定期调度、研判、会商机制,健全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食用菌企业长效机制。淞江村党总支部结合工作实际,于2021年设立淞江村特色产业党支部,采取“绿色+生态”生产模式、“党总支+特色党支部+党员”管理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模式、“合作社+股民”双向利益链接模式,每个大棚除了有技术指导员指导外,还有党员帮带。
“吃住都在基地,一天也不能离开,帮助菇农管理好大棚,就是我们的任务。”淞江村食用菌产业园技术指导员郑发军说,种植食用菌,关键就在于养棒,一刻也不能放松。
在道真,像郑代志这样的菇农已有6000余户。近年来,道真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确立“菜县菇乡”农业产业定位,全县建成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8个、蘑菇农庄27个,累计投放食用菌3.5亿棒,带动3万余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