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河南省内乡县桃溪镇大樱桃种植基地,满树红如玛瑙的大樱桃缀满枝头,林间传出农人欢快的笑声;在不远处的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樱桃试验示范基地内,可见新栽的、从北京“空降”至此的7000余株新品种樱桃树苗正在风中摇摆,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荒山披绿装,矿区变果园。”亲眼见证这片荒山和矿区蝶变历程的果农时玉先笑着说,“山绿了,水清了,樱桃红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一改变,并非易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和主要水源涵养区的内乡县,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多年来全县一边铁腕整治生态环境,一边加速绿色转型,奋力书写绿色新篇,使群众乐享生态红利。
谋“绿”发展 涵养一渠清水
“装篮、下苗、填土、浇水……”日前,在内乡县乍曲镇郦邑贡菊种植基地,村民正忙着移栽菊花幼苗。京宛对口协作援派干部、内乡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卫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为村民送来了新技术——为特色优质茶菊品种脱毒复壮,试验示范食用菊花新品种;推广示范熊蜂生产、授粉技术,提高番茄、西瓜蔬菜品质,实现绿色生产,加速内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为守护好一渠清水,内乡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思路,将保水质、护运行工作纳入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淘汰污染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实现保水富民。
近年来,内乡县勇于担当、铁腕整治,特别是处于汇水区的桃溪、瓦亭、乍曲3个乡镇,关停了区域内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企业,使石材加工、养殖产生的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为一泓清水北送作出巨大贡献。
转型得益于群众响应和支持。“为坚决淘汰污染产业,关闭取缔矿山开采企业、石材加工企业160余家,刚开始也是阻力重重,经过给群众反复讲解,慢慢地得到了认可。”内乡县桃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乔伟说。
调优结构,逐梦“绿富美”。如今,内乡县围绕“两花三桃多元果”发展布局,突出发展以月季花、菊花、油桃、核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同步发展黑李、樱桃、柑橘、石榴等多元化林果,实现“山上披绿、林下生金”。在内乡持续扩大的“绿色版图”上,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带渐成气候,绿了山坡、富了百姓、涵养了水源,守护南水北调“大水缸”。
绿色“打底” 做足生态文章
一朵花牵起两地情,内乡县与北京市延庆区紧密相连。在内乡县七里坪乡京宛对口协作项目基地的月季园内,村民正忙着把月季苗装车运往外地。“目前,全县月季种植面积超过5300亩,月季产业已经成为开启村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项目基地负责人介绍。
在内乡县,除了月季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之外,森林经济则是馈赠给当地群众的生态财富。
初夏时节的内乡满眼绿意,树木郁郁葱葱,在阳光下,呈现出别样美丽。为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内乡县重抓林业生态建设,坚持造管并重,持续实施大造林大绿化,严格落实造林、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支持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同时,探索新路子、新机制、新举措,努力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
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优质生态孕育了生物多样性,素有“天然物种宝库”之称。立足生态保护职责,内乡县积极深化遥感、定位、通信、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不断提升资源管护能力和科研监测水平,在绿色发展上成效显著。
好山好水出好药。内乡县在持续推动无公害生态品牌的同时,改善生态结构,加快发展中药材项目,建设了金银花基地、发展山茱萸、开拓天麻种植,完善产供销产业链条,高标准打造中药材“内乡样板”,以点带面拉动全县中药材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绿色转型 守护生态环境
“垃圾不见了,来河边真是‘度假’式享受。”近日,游客周女士带着女儿来到内乡湍河生态步道,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如今,漫步在湍河岸边,如同游走在生态画廊之中。
同样在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村民张振国看着核桃树脸上露出笑容。“过去以种花生为主,靠天吃饭,亩收入不足400元;而今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核桃,每年不仅能收‘地租’,而且我还在公司里管理核桃树,一年直接增收将近两万元。”张振国说。
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内乡县开展绿色转型,强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战,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歼灭战”,让“内乡蓝”成为常态;实施碧水工程,落实“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确保出境水质监测断面稳定达标,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强化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实施污染土壤修复,实现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零增长、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释放绿色发展红利,当好生态环境发展“模范生”,书写了“内乡担当”,内乡县收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提升。湍河与子育村的改变也得益于此。
如今,内乡大地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与之而来的是生态更美、产业更兴旺、农民生活有滋有味,“绿水青山、宜居宜业”已经成为内乡生态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