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弄虚作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81120
内容摘要: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

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复耕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治措施,使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之所以出现上述乱象,与某些地方政府长期政绩观扭曲,企图通过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执法部门督查脱不开干系。背后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守住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紧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一些国家的基本民生。因此,只有稳住国内粮食生产供给基本盘,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供给不足。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是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护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化,但保护耕地仍面临挑战。耕地面积减少有多种原因: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强劲;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数量减少,造成部分耕地出现撂荒抛荒现象;此外,由于种粮收入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

18亿亩耕地红线是确保14亿人口饭碗的最基本保障,必须把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决不能弄虚作假。

首先,要认真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按用途使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继续实施“占优补优、占多少补多少”的耕地补偿制度。其次,切实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依法加大对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的处置打击力度。再次,加强法律层面顶层设计,将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红线纳入相关法律。最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提高种粮效益。只有提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种粮效益,才能真正稳定粮食生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弄虚作假”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422/826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