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临安春笋“破圈”销全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1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85
内容摘要:清晨,浙江天目山麓的杭州市临安区泗洲村笼罩在薄雾中,58岁的村民李文生穿起蓑衣、手持一根小锹出门了。踩着湿润的泥土,走进屋
清晨,浙江天目山麓的杭州市临安区泗洲村笼罩在薄雾中,58岁的村民李文生穿起蓑衣、手持一根小锹出门了。踩着湿润的泥土,走进屋后的竹林,他拨开浮土,几根嫩芽尖探出,这就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天目山珍之一、因早春打雷即出而得名的雷笋。
 
  然而因保鲜期极短,春笋有“过夜吃已有隔世感”的说法。这也是春笋销路受限的重要原因。如何让雷笋“破圈”?这个困扰了李文生几十年的难题,在他儿子李杰身上得到解决:通过线上销售,李杰2021年卖出近百万斤雷笋,江浙沪以外订单占比持续增加。他的发小俞凯更是一季雷笋营业额就超过千万元,位列拼多多“竹笋产销榜”第一名。
 
  家家户户养竹林挖春笋
 
  一口春笋,一嘴春天的味道。杭州临安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竹林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以雷竹为主的菜竹就超过45万亩。竹笋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李杰一家所在的泗州村位于临安城北天目山麓,年平均气温14℃,常年阳光明媚、雨水充足,十分适应竹子生长。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上优质的沙壤黄土和清冽的山泉,让其雷笋壳薄肉肥,口感清香松脆、鲜嫩清甜。2020年“天目笋干”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在天目山麓下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竹林。李杰家有一片面积30亩的雷竹林,在他的印象中,每年春天,伴随着春雷和春雨,就到了当地挖笋、吃笋的最佳时节,“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挖笋,走在竹林里,随处可见冒尖的雷笋,经常还会被未破土的笋尖顶到脚底”。
 
  过去千百年来,自惊蛰春雷响起,雷笋鲜味就进入倒计时,从第一场雨算起,只有20多天。为延长鲜味上市时间,1991年开始,临安推广雷竹早出高效覆盖技术,使得雷笋上市时间可以从11月持续到次年5月份。
 
  从快递小哥到网店商家
 
  出生于1986年的李杰,在从事电商之前是一名快递小哥,是一次次帮同村老弟发快递的机会开启了他的电商事业。
 
  2019年,他的同村发小在拼多多上开了店铺卖雷笋,因电商平台的订单要走快递发货,发小就找到他帮忙。发小的店铺起初订单量很少,李杰一开始还不以为然。然而没过多久,订单就从每日几十单、几百单、迅速过千单……这让李杰看到了商机,原来还可以这样卖雷笋!
 
  2019年底,李杰就在发小的带动下去拼多多上开了网店。2020年春季正值雷笋上市季节,因疫情当地线下交易受到影响,但李杰网店的雷笋销量却增长迅速,“第一年因没有准备,也不熟悉电商平台规则,但也把自家的雷笋卖光,这让我尝到了甜头。”李杰说。
 
  2021年,李杰在雷笋上市前就做了充分准备。为了做好网店,他从决定从快递公司辞职,全职经营网店。他把笋子分出5斤装、9斤装等不同规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当年,他一共卖出将近100万斤的雷笋,除了将自家的雷笋卖光外,还收购了很多村民家的雷笋。
 
  最近李杰网店订单量每天都在显著增长,更让他感到开心的是,以往雷笋主要是销往江浙沪,而如今,网店订单中,江浙沪以外的订单越来越多。
 
  返乡开创新型电商事业
 
  李杰口中的发小就是1992年出生的俞凯,两家的房子距离只有几百米。俞凯的父亲在於潜镇雷笋交易市场有个档口,几十年都在线下卖笋。2019年,雷笋季刚过,他父亲联系他,线下档口生意越来越难做,让他帮忙找找线上的销路。
 
  当年6月,俞凯放弃杭州工作返回家乡开启了新事业——在拼多多平台上开了一家网店。他说,起初网店销量很少,他就四处取经,经过不断摸索,慢慢地店铺有了起色。2021年春季,靠着卖雷笋,他的网店就达到1000万元的营业额。
 
  如今,他拥有一个面积四五百平方米的仓库,作为雷笋的分拣、打包场所。现在,他的网店日均订单在五千至六千单,高峰时日均可破万单。
 
  今年,俞凯和李杰店铺的雷笋都入选了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上线两年多以来,优质农产品商家已突破1万家。
 
  又是一年雷笋季,在俩小伙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新农人通过电商平台,助力雷笋持续破圈,走上全国的餐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临安春笋“破圈”销全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414/826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