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牧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75
内容摘要: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巴日嘎斯台嘎查巴音波日和农牧民合作社。阳光正好,牛儿都悠闲地在空地上晒太阳。

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巴日嘎斯台嘎查巴音波日和农牧民合作社。阳光正好,牛儿都悠闲地在空地上晒太阳。

看着日头,脱贫户王利掐着时间走进偌大的牛棚里,熟练地引导牛儿进棚、投喂草料。看得出来,他是一位地道的养牛好手。

一边在合作社打工,一边还可以将自家的牛寄养在此,王利收入可观,彻底和贫困告了别。

“加入合作社真好!自己牛拿来喂了,干活还有工资,一年挣个六七万元,心里真高兴呀。”王利说。

2014年,巴音波日和农牧民合作社成立。最初以向农牧民提供农机租赁服务为主,后又开始发展种植业,现种植300多亩沙漠水稻、100多亩紫花苜蓿和100多亩青贮玉米。2020年,合作社又向养殖业方向拓展,新建了占地1300亩地的养殖小区,围绕养殖小区配套还将建设奶制品加工车间、青贮窖等。一个集农机服务、种养业和奶制品制作为主的多功能农牧民合作社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为脱贫户持续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巴日嘎斯台嘎查党支部书记李文德日胡介绍,按照发展需求,合作社以土地、牛、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拓展养殖规模,实施人畜分离、合作经营的发展理念,目前已吸纳嘎查村7户贫困户参与入股经营,按照入股金额实施效益分红。参股后解放出的劳动力直接吸纳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提供岗位,年工资在4.8万元左右。

“我们合作社只托养经济困难户的牛,只收饲草料费,工资平均每个月3600元。牛饲草料的费用,可以直接用工资抵扣。”李文德日胡说。

合作社突出“合作”二字,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去年,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方盈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300亩高产玉米为全村192户村民带来了260万元的分红收入。村委会副主任张玉辉介绍,在镇党委、政府和旗农牧局的推荐下,种植的高产密植玉米亩产达到2200多斤,为村民带来每亩1300多元的纯收入。

“土地全都入了合作社,不用担心了,也省心了。我再出去打打工,自己再搞一些养殖,产业效益很可观。”村民张树林说。

2020年,方家营子村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牵头,开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牵头成立了奈曼旗义隆永镇方盈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采取一事一议制度,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理事会成员共同制定合作社章程,建立了合作社各项制度,走上了规范化经营的道路。

通过代种、代防、代耕、代收、代售的土地托管模式,2020年,方家营子村共有192户村民整合2000亩耕地交由合作社托管经营甜菜,农户在不出工的情况下,亩纯收入1450元,每亩地节约生产资料成本156元。从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老百姓在合作社短期务工收入达67万元。另一方面,镇村两级又为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协调养殖贷款530万元,牧业基数翻了一番。合作社铺就了方家营子村产业振兴的道路。

据了解,2021年,奈曼旗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土地合作、流转、托管、互换等方式,全旗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发展到87万亩,33个村实现整村流转。新增村“两委”领办合作社98家,新认定家庭农牧场197家。截至目前,奈曼旗农牧民合作社达到2189家,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以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牧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326/825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