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人,种植14个设施农业大棚,年收入实现100余万元,以科技引领农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小而精”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让种植户李柏生真正实现“土里刨金”。
一大早,在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李柏生家的大棚内,采摘、分拣、包装,一家人忙碌的身影在大棚内不停穿梭,看着一筐筐诱人的西红柿,丰收的喜悦难以掩饰。
密云区近年来三农工作发展持续向好。据了解,2021年,密云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亿元,较上年增长10.6%,增速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完成产值15.6亿元,较上年增长10.9%。
“这两天订单真的挺多,我摘的就是今天早上顺义来的订单,光这一单就能卖6000多元。”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种植户李柏生说道。
李柏生家共有14栋设施农业大棚,以种植原味西红柿为主,50亩地的农业生产全部由家里的5口人来承担。借助科技农业生产技术,现在每个棚、每棵苗在湿度、温度、光照等方面都有了全周期监测,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了精准施肥、精准浇水,提高了果蔬品质。一系列的省力工具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种植户于立争向记者介绍道:“比如开口器,以前我们都是人工,现在一摁按钮,它自动就打开了。以前都用沾花授粉的方式,现在蜜蜂授粉采蜜,平时还会有技术专家指导,提高了我们的技术水平。”
现代农业生产实现了精耕细作,合理灌溉取代了粗放经营,农民从“望天吃饭”进步到现在的“全天候管理”。如今,按照中央文件提出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精神,李柏生一家在科技支撑的基础上,看准了时机,成立家庭农场,开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李柏生介绍,最早的时候就种3个棚,那会儿收入也不多,后来加入家庭农场,现在种了14个棚,一家人都在这里干活,比那会儿挣钱多了,自产自销也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销售量也比以前大了,一年有100多万元销售额。
家庭农场的蔬菜都是自产自销,大部分供给附近城市的菜商,还有一部分销往加工型企业。随着市场上蔬菜供应量的增加,让田间交易量上涨了不少,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据介绍,家庭农场是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今后支持的一个方向。家庭农场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四五十亩地,能够带动一家子人致富,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目前,这种家庭农场在密云有二三十家,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将来也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在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中逐渐崭露头角,凭借“小而精”的灵活特性,创造出“大收益”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