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村庄有历史、有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21
内容摘要:文化是发展的精神之源。乡村要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强化物质基础,也要传承保护优秀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食粮,经济硬实力和文

文化是发展的精神之源。乡村要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强化物质基础,也要传承保护优秀乡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食粮,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不可偏废其一。

如何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怎样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怎样让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生活?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畅谈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建言献策。

留住乡愁、乡风、乡韵

“乡村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积极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有利于释放乡土魅力,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认为,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应梳理好当地的村史、村情,帮助村庄“讲好故事”。深入挖掘村落文化遗存和特色民俗传统,重视祠堂、家谱、族谱、家风等宗谱文化,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近两年,龚胜生和他的团队走访了湖北206个传统村落,在脚步丈量中,他发现不少传统村落的历史故事随着老人的离去而被埋没,一些传统文化遗存也没有及时得到抢救,村干部和村民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亟待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刘俊来认为:“目前,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仍缺乏系统研究,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依然存在。”他表示,应厚植农耕文化,融民间艺术、地方风俗、乡土文化于乡村文化之中,去糟粕取精华,传承保护乡村特色优秀文化;依据不同地域与乡村特色,拟定“一村一策”发展策略;利用好节庆,组织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更好地留住乡愁、乡风、乡韵。

保护文化“易碎品”

作为乡村振兴中重要的发展要素,应如何激活乡村文化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代表委员们认为,在发掘保护乡村文化的基础上,要真正让它们活起来、传下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合理适度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增添新的维度,也是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财富转化的重要途径。

广西罗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刺绣、舞草龙、土布染制等乡村传统技艺底蕴深厚。全国政协委员、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副县长欧彦伶告诉记者,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近年来当地非遗文化的发展空间却有限,传统工艺品未形成规模,大部分作品只能通过家庭作坊生产、销售。

“少数民族文化十分珍贵,虽然有着优良的基因,但同时也是‘易碎品’。”欧彦伶说,要想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转化为收益,让群众得到实惠,在参与中感知其魅力。她建议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做好非遗的活化利用工作,让非遗文化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学会运用市场力量,是提升转化乡村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借助农村民俗文化发展各类创意产业,以民俗展览、民俗节庆、民俗歌舞、民俗文化产业链的架构,打造特色小镇、民俗文化产业园和专业村,在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助其实现创造性转化。

互联网技术也能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要让乡村文化传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发挥信息技术对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撑作用。”赵皖平建议,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由城至乡的公共文化输送渠道,激活乡村图书馆、文化书屋、村史馆、乡村记忆馆等资源,以便为农民提供个性化、订单式文化服务。

让村民成为舞台主角

在交流中,不少代表委员有这样一种共识:很多地方文化活动难以让群众产生共鸣,甚至一些传统集体性文化活动已淡出乡村视野。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提出,应把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中心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使其成为传承文化、凝聚乡情的纽带。他以五四村举例,村里近年来大力建设的文化礼堂,成为村史展览、政策宣讲的窗口和“村歌会”“村晚”等文化活动的舞台,得到村民的热情支持。

“文化礼堂鼓励群众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唱主角,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孙国文分享道,如今的五四村中,文化礼堂灯常亮、门常开、人常在,大家自娱自乐,欢声笑语不断,俨然已是村民的生活舞台与精神家园。

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质量也决定着乡村文化活动的水平。孙国文建议,应积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爱农村、懂业务、留得住的农村文化工作队。

“建立乡土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才能使乡土人才源源不断,应加强校企联动,建立产教学融合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特色精准培训。民间艺人传承也应纳入培训体系,扶持县、乡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避免后继无人的窘境。”龚胜生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让村庄有历史、有故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309/824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