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集村有4700多亩地,其中近3000多亩流转给了合作社,一来种些优质麦,二来靠着合作社跟公司对接,不愁销路,售粮价格也更稳,我们村种粮收益有了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宋集村党支部书记刘香莲说。
如今,全国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带动效果日益明显,为稳定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
欣喜于农民合作社引领小农户发展的同时,刘香莲也注意到,当前,部分合作社仍然存在缺乏运行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也缺乏有效的自我发展机制。为此,刘香莲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要以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方向,协助改进管理水平,让合作社更加规范发展,支持有能力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多功能农业,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探索联合与合作方式,引导农民合作社实现高质量发展。
除了机制上的问题,对合作社融资渠道窄的现实困境,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云波更有切身体会。“购买一头小牛犊要1万元左右,一头牛养到出栏的饲料成本在4000-5000元左右,而合作社有上千头牛、数千只羊,你算算,财政补贴三五十万元,买个三五十头牛就没了,合作社想扩大规模,去银行贷款,但是因为缺乏有效抵押物,有的商业银行还不愿意贷。”吴云波说,贷款门槛高、额度少、年限短、利率高等问题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能不能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针对农民合作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允许农民合作社以自有的房产、牲畜、设备等进行抵押?能不能让各地农担公司等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担保支持,帮助更多农民合作社获得贷款?”吴云波希望能尽快解决合作社贷款难的问题,好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