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骆驼“打工” 牧民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1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90
内容摘要: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边境旗县之一,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拥有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2

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边境旗县之一,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拥有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2万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戈壁红驼是这片梭梭林的“亲密伙伴”,5万多峰骆驼也是当地边境牧民的“生活源泉”。

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依托天然林带世代放养骆驼、牛羊等草原牲畜,以养殖和销售驼肉、驼绒及其他相关驼产品为继,骆驼文化薪火相传。如今,代代延续的牧民养驼、为骆驼“打工”的生活场景被悄然打破:思想解放、角色转换、收益增加……一系列的变革让早已习惯了常规生活方式的牧民应接不暇。

“守边”还要“富边”

戈壁红驼属于世界珍贵畜种,有着“草原珍珠”的美称。2019年,“乌拉特戈壁红驼”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并于2018年取得“戈壁红驼”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乌拉特后旗作为全国戈壁红驼的主产区,素有“中国红驼之乡”“驼球之乡”“双峰驼之乡”等美誉。但是乌拉特后旗地广人稀、边境线长,守边固防是这里世代不变的使命。一直以来,世代牧民以放牧、守边为己任,传统的牧驼成为日复一日的生活习惯。

思路的转变来自“火车头”的带动。乌拉特后旗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招商引资,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牧民参与,积极推动戈壁红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21年8月12日,在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公司第一批泌乳驼租赁款发放仪式上,14户养殖户共分红38万余元,而这次分红也只是半年的。新的放养模式得到了牧民的认可。

王贵德是获各琦苏木满都拉嘎查的牧民,自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乌拉特后旗后,他将自家的16对母子驼送到企业在牧区建设的“托驼所”里托养。首次分红时,他便领到了2万多元。因为还有一手养驼和电力维修技能,他还被该公司聘用,年收入又多了五六万元,还有五险一金。

“这一年下来,企业的饲养技术没得说,而且特别用心,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养殖,我们也将长年养驼经验分享给企业,用咱们牧民积累的好方法辅助企业。”王贵德一边整理养殖工具,一边欣赏着精力充沛、毛色鲜亮的骆驼,内心满是憧憬。

乌拉特后旗结合全旗有利于发展红驼产业的自然环境、品种资源、养殖基础等比较优势,创造性地提出禁牧留守政策,在牧区划定了红驼养殖保护区,提出在边境线50公里内重点打造戈壁红驼产业发展带,并划定三片适宜养殖骆驼的草场,从政策上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并通过发展红驼产业留住守边力量。

目前,全旗拥有戈壁红驼5万多峰,约占全国骆驼总数的20%,有从事牧业生产牧民3582户8968人,其中从事骆驼养殖牧户1603户4809人,年户均来自红驼产业的收入2.4万多元,占当年全部收入的40%,辐射带动脱贫户34户66人,年户均增收3600元。红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牧民群众重要经济来源和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精准施策 产业方向“明起来”

一大早,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西日卓尔嘎查的牧民李建兵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托驼所”,他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一年前托养在这里的17对母子驼,越看越欢喜。

“等3月我再托养一批,还可以送过来20多对呢。”

“李叔,没问题,您啥时候托养都可以,感谢对我们企业的信任。”

李建兵早早就在为自己新年里的泌乳驼做着打算,因为他尝到了骆驼“打工”的好处。

“把骆驼托养在企业‘托驼所’后,我们不仅省了放养的人工,还省下了不少饲草料,而且还能分红,一来二去,这骆驼托养的方式可是给我们牧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好着呢。”李建兵说,这要在以前,让牧民把自己的骆驼送到别处放养,那说什么也不可能,更别说主动送出去了。而这份看似简单的转变来之不易。

2019年,乌拉特后旗引进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戈壁红驼产业“1+6+200”发展布局:即建设一座戈壁红驼产业园区,建设6个高标准养殖基地“托驼所”,与200户骆驼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户”经营模式,与牧户签订一年制租赁托养合同,将泌乳期的母驼和驼羔集中托养在基地。租赁期间,基地免费为牧民喂养、驯化红驼,每年支付给牧民每峰骆驼2400元的租赁费,驼奶、驼绒等收益归基地所有。同时,投资近3亿元在巴音宝力格镇建设一座集中承接驼奶加工、驼肉加工、冷链物流运输等驼乳加工厂、食品加工厂、驼产业研究院、驼文化展示中心、生物科技产业化集群等为主的戈壁红驼产业园区,2023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园区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带动200户牧民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全旗已有4家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年出栏成年骆驼6000峰,总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1603户牧民户均增收1万元。“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共有近60头骆驼,而骆驼一般是三年两胎,每年我可以有将近20头泌乳驼轮换托养,我的这笔收入可是稳定的。”作为养殖规模居中的李建兵,他的这笔账比较明朗。

以产带产 产业体系“强起来”

走进全国首家戈壁红驼艺术馆,乌拉特人驯驼、育驼、用驼,与驼嬉戏,相濡以沫;乌拉特人爱驼、敬驼、祭驼,感恩骆驼,敬畏自然;乌拉特人咏驼、绘驼、塑驼,艺铸驼魂,传承后世的故事一一展现眼前。

依托红驼产业,乌拉特后旗大力推进红驼相关产业商品化,开发驼酸奶、沙疗、温泉与蒙中医结合的养生保健游,打造出戈壁红驼文化科普游、观光休闲游、户外拓展游等“驼旅融合”的旅游形式,积极发展驼球、赛驼等体育竞技项目,先后举办了5次国际驼球比赛,成为“中国驼球之乡”。2020年,通过举办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敖包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6万人次,同比增长27.7%。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积极争取和整合奶业振兴、兴边富民、财政“一事一议”、农牧业后续产业扶持资金及旗本级扶贫资金等用于红驼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旗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50万元,争取自治区驼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000万元、争取地债资金1亿元。成立戈壁红驼事业协会,对全旗戈壁红驼产业发展进行协调、指导、规范和管理,协会发展会员230户696名牧民,合作社吸收社员120户。成立内蒙古蒙驼驼产业研究院,对驼产业前期发展、产品研发、骆驼饲养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已委托内蒙古民族产业研究院启动申报“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世界文化遗产”。

乌拉特后旗红驼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拓宽了当地牧民增收渠道,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保护草原生态、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我们规划通过‘托驼所’托养方式壮大集体经济,预计托养50对母子驼,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这样一来,我们嘎查的牧民生活就更有奔头了。”潮格温都尔镇乌兰敖包嘎查副书记莫日根毕力格憧憬着未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骆驼“打工” 牧民致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218/823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